9.吉祥三符瑞

WWW.cmxsw

待到這祥瑞被放在正堂中央時,眾人看到,居然是兩隻很大的魚,遊在甕中。

且是比目魚,灰白色的,眼珠是純黑的。

“我唐土還未曾捕撈過如此碩大的比目魚。”高嶽說到。

言下之意,這兩條魚是他派遣去日本的使團,讓日本漁民從海中撈上來的,由最澄和尚再攜帶到揚州來。

目的是什麼?

高嶽昂然而起,手握劍柄說出目的:“此一對魚,正是要獻給聖主的祥瑞啊!”

當即都督府內的一群僚佐和文吏,包括韓愈在內,都悚然敬畏而起,拱起衣袖,問高嶽說“莫非聖主真的要封禪華嶽?”

高嶽頷首,隨即就回答他們:“尚書中候一書裡曾記載,齊桓公於東館處,詢問管仲說,古代霸王皆封泰山,刻石記號,立顯象。今寡人何如古代霸王?管仲當時回答說,大王您的功勳便是保全了衛國,尚未達到霸王的功業,隻可為霸君。聖王須做到功成、道洽,還有符出,纔可以封禪泰山,現在比目之魚不至,鳳凰不臻,麒麟遠遁,未可以封。”

韓愈當先步走出,朗聲說:“也即是說,而今海東國進獻如此大的比目魚,便是所謂的符,當真是應天。”

此言一出,府內的僚佐文吏無不讚同連連。

另外廂坐著的軍將們淳樸些,明懷義就對蔡逢元低聲說:“還以為這兩條魚,是給阿爹廚院裡做魚鱠,招待俺們的。”

蔡逢元便說:“這魚兩目連一起,看起來就噁心,給俺吃俺也不吃。”

可這會兒高嶽又說,按照管子的說法,光有比目魚還不夠,得還有鳳凰和麒麟才行。

眾人就回答,既然天已讓比目魚至我唐來,那麼鳳凰和麒麟的符瑞也一定會出現。

“書序曾說,(周)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白虎通義也曾說,周公祭泰山,用召公為屍。而今我唐的態勢,真的和周武革命時一模一樣。”大都督府司馬顧秀也符合韓愈道。

周武王攻滅商紂後,商在東方的勢力卻依舊很強,可惜武王還冇來得及討伐便駕崩,由是繼位的周成王便以叔叔周公為攝政,往東討伐淮水和泰山一帶的“東夷”,一直平定到了奄國(山東曲阜,後來在其廢墟上分封了魯國),且祭祀了泰山:這便是顧秀這番話的意思所在。

至於“一模一樣”,隻需要將唐這個關中政權比擬為周,而淮夷、東夷等比擬為淮西和淄青兩個叛鎮即可。

對此高嶽點頭,就說哪怕比目魚、鳳凰和麒麟三個祥瑞短時期內湊不齊,但本道先將比目魚送往長安,陛下可以據此先祭祀華山。

“衛國公所言甚是。”自然附和聲一片。

很快,這對比目魚就在糖霜畢羅念念不捨的目光中,作為貢物自揚州白沙院出發,在嚴密的護送下,開始順新開鑿的“衛公渠”,入淝水、淮水,而後走蔡水,到了河陰巡院,再往長安城裡送,顧秀負責押運和奏祥瑞的職責。

但高嶽明顯低估了心有靈犀的韋皋和杜佑......

已然落成的巍峨大佛前,韋皋也在群幕僚的伴同下,登臨而觀,“三川於令公的治理下,已成為真正的佛道樂土。”此刻連和尚都來奉迎。

於是幕僚們也不甘示弱,紛紛讚美韋皋為我唐的齊桓、晉文。

韋皋笑而不答,冇認可也冇否認,不過他卻明確表態,淮西平滅,聖主天子的功勳已不亞於秦皇漢武,也該封禪華嶽了。

說完,幕府判官劉辟便指令仆役,搬上來隻色彩極其豔麗的大鳥來,眾人無不驚呼,都說這絕對不是孔雀,是鳳凰,就是鳳凰!

“是驃國進獻來的,也說不準便是古代的鳳凰,天下大亂時鳳凰遠翔於外,現在天下泰平在即,這鳳凰是靈獸,也就飛回來了。”韋皋很是自得地解釋說。

“此等祥瑞,當獻於京師聖天子闕下。”

在一致的呼聲中,韋皋也不好意思把鳳凰給留下,就讓劉辟押送,把鳳凰送到長安去。

幾乎同時,嶺南廣州府的杜佑,宣稱西邊的大食胡商乘船來,獻上了麒麟......

夏末,皇帝滿臉寫著平和,在大明宮的林苑裡,看著池中的比目魚,又看著籠子裡的鳳凰,還有伸著極長脖子悠閒吃草的麒麟們,時不時就有幾枚麒麟糞落下,中官和小兒們便去撿取。

皇帝的身後,全是來看這三隻祥禽瑞獸的公主、郡主、皇子皇孫們,和落落寡歡的皇帝相比,他們開心極了。

接下來延英殿內,幾位宰相向皇帝提出“封禪華嶽”的議題。

其實宰相們也對搞什麼祥瑞、封禪不感冒,然而他們心中也都明白,韋皋、杜佑、高嶽三大方鎮,忽然把比目魚、鳳凰和麒麟都湊齊,送到長安來,背後那種強烈的政治符號投射,任誰都不會熟視無睹。

不過最出人意料的還是皇帝本人。

之前,皇帝對封禪華山、泰山還是興致勃勃,可現在卻是冷淡無比,甚至可以說是抗拒。

皇帝非常謙虛,說朕何德何能,哪裡能夠和秦皇漢武並肩,就算是本朝的玄宗皇帝的功業也比不上,所以絕不需要這些封禪。

陸贄這時便說:“封禪本身目的,就是企求天下泰平。如今關中、劍南等地已安逸下來,故而朝野有封禪華嶽的呼籲。至於封禪泰山,恰好是壓製淄青和魏博的藉口所在,也該是未來國家的政策立足處。”

“朕剛剛繼位時也有這樣的想法,然則往日長武師變、奉天播遷,足以讓朕知道事難為,現在天下小康已是來之不易,何必還非要追求宇內混同呢?”皇帝也忽然成了愛好和平派。

由是,宰相和皇帝間的問對,並冇有達成什麼有效的協議。

但回到浴室殿的皇帝,卻麵容慘淡,身邊的宋氏三姊妹都很擔憂,便詢問陛下為何憂顏如此。

皇帝閉口不言,隻是要召少陽院的太子李誦來,說有要事商量。

等到李誦戰戰兢兢來到浴室殿後,隻見父親坐在帷幕的床榻上,見到了他,居然流淚不止。

嚇得李誦也哭起來,跪在父親的麵前。

“長安城最近的那篇要在天下複行封建的文章,想必你也看了吧?”皇帝問到。

李誦點頭。

接著皇帝仰麵長歎:“你在少陽院裡,怕是還不曉得,這文章絕不是什麼文士遊戲作品,他們終於,終於要對我父子下手了。”

這話說得李誦背脊發寒。

http://m.cm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