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輕雲束珠油

一秒記住【

WWW.81ZW.Cm

一去一萬裡,

千之千不還。

崖州何處在,

生度鬼門關。

————————楊炎《流崖州自鬼門關作》,作於長流崖州過嶺南鬼門關,吟完即於驛站遭縊殺

源休這人也毫不謙虛,“按照朝廷法度,跋涉出使他國者,回京後必須升遷,某之所望,當在京兆尹!”說完源休氣勢很足地也落了顆子。

“那源少尹此次出使,是奉了楊中郎的令?”

源休狠狠冷笑聲,回答說楊炎不過是因我與禦史大夫嚴郢交好,

藉機刁難我而已,所以我回京便直接找嚴郢與盧杞,叫他們安排我擔當京兆尹。

聽到這話,高嶽默然,便不再追問下去,而是與源休隻顧落子無言。

不過高嶽對源休還是照顧的,他嶽父崔寧在靈州都督府接待這位少尹時塞給他三百匹布帛,而高嶽則送給源休兩件細羊毛長衫,能遮蔽膝蓋緩解骨節濕痛的,又加給他五十匹布帛,說他撫養三個兒子也不容易。

這下即便源休性情再乖張,也感到了人間自有真情在的道理,打心中感激崔寧、高嶽翁婿倆,說我當上京兆尹後,將來如有小成,必不會忘記高侍禦的情義。

“與源少尹同朝為官,隻求大家此後同效忠唐家天子。”高嶽的話說得很漂亮。

次日於縣廨當中,高嶽接到份陳情:宣歙的茶商王子弗,托百裡城內的牙行人來對自己說,梁崇義、李正己皆悖逆朝廷,江淮至汴宋的漕運危機重重,梁、李二人煽動運河沿途各地的“**”、“山棚”,私下劫掠進奉船(這時李正己不敢公然派軍隊搶劫),不少商人身死財滅,他已不敢運送大宗的茶葉至涇原販售。

另外牙行人還告訴高嶽,韓滉如今兼任宣、潤的觀察防禦使,他的軍隊以“助餉”為名義,直接占了東南各處茶山,改原本稅茶為榷茶。

所謂稅茶,便是茶農收穫茶後,交給商人自由往各地販售,政府隻是從中抽稅;而榷茶,則是政府、軍隊強迫茶農按低價將茶葉專賣給他們,他們再高價轉給茶商,從中牟取暴利。

雙重打擊下,王子弗能熬過眼前這關都不容易,更彆說穩定給高嶽供貨。

“這韓滉可真是不老實,撈錢**太強烈,現在等於獨專東南財賦了。”

唉,看來這茶葉生意的路徑已斷了。

但這個情況高嶽早也考慮到了,高嶽是不折不撓、會想辦法的人,他即刻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因茶葉的供應關係到黨項內附蕃落的穩定與否——對方定居在涇州的上萬男女,已離不開可以消食的茶湯了。

高嶽先派本地的牙行四出,去邠寧、長安、鳳翔買入茶葉,囤積起來保障供應。

隨後他親筆,給已入蜀擔任張延賞小女婿兼幕府掌書記的鄭絪寫了封信。

信中他很關心地詢問文明你最近生活事業如何,幕府事務可還繁雜,處理起來可還得心應手,新婚生活快樂嗎雲雲。繞了十七個圈子後,高嶽才說出真實目的,他先拍了鄭絪番馬屁,說如今你在錦城蜀都這花花世界掌文書、佐戎務,當真是不得了,不比我在涇原整日要麵對卒子、蕃子、種子——文明你就替我分擔分擔好不好,我們這裡黨項亟需大量茶,而戰亂已起,漕運艱難,江淮東南的茶葉已斷貨,聽聞蜀地巴州、蜀州、茂州都出產大量茶葉,希望你能說服張延賞,沿著金牛道的驛站,每月固定送一批茶葉來我涇州互市,當然不白拿,我願用犏牛、羌羊和馬匹來交換,這種互惠互利的事,依我倆的老情麵,文明不會不答應吧?

在信函當中,高嶽又夾雜了禮物進去,什麼禮物,蕓薹油啊!

高嶽在信裡特彆介紹說,這種油是我在涇原山嶺裡找到的特異植物精萃提取的,軍府裡忙乎這麼久,也就得了二十小瓶,可以用來潤髮,細抹上去後即可光彩鑒人、白髮反黑,你抹可以,尊內抹也行。

隨後高嶽讓人把裝著蕓薹(菜籽油)的小瓶貼上封簽,並親手在上麵寫上名字,“輕雲束珠油”。

這名字一起,這一瓶起碼能賣一貫錢。

當然高嶽絕不會把所有雞蛋扔在單個籃子當中,他又冒昧地給山南西道節度使賈耽寫信,說哎呀節下,我是杭州刺史李少源(李泌)的小友高嶽啊,還記得不記得?不記得正常,我曾跟著合川郡王李晟在大曆十四年,過貴道去征討西蕃的,但兵貴神速,未能拜謁節下,憾恨至今。是這樣的,聽聞山南西道利州可產茶樹,洋州盛出竹子,我們這裡呢出產牛羊馬,希望......

最後高嶽還要用到叔嶽父崔寬,他對妻子雲韶說,這“輕雲束珠油”啊光送給鄭文明也不好。

“那是當然!”雲韶有些警覺。

“送給雲和些,讓她在蜀都府裡幫襯幫襯,把輕雲束珠油的名聲給打出去,順便讓叔父以成都尹的身份,幫我聯絡蜀地茶商——對了,雲和婚事有眉目了冇有?”

“崧卿啊你一心隻顧著自己官業,你嬸孃讓你辦的事全被你辜負,先前嬸孃還來書儀向阿霓我訴苦抱怨來著,霂娘如今過二八之齡了,依舊待字閨中。”

“不慌不慌,依舊青春可人,這輕雲束珠油......”

八月伊始,在靈台縣全麵豐收了粟米後,高嶽辭彆了妻子,和舒王的儀仗隊伍一道,及郭晙、源休,踏上入京的路程。

原本高嶽就得到批準,去靈台縣為官時可以攜帶妻子同住,不過雲韶先前因在長安昇平坊待產,故而在之前春季纔來,這時他又要辭彆雲韶和竟兒,去長安城度過冬集時光了。

出發前舒王特意去回中山王母宮一趟,要請綵鸞鍊師出山,隨自己去京城入翰林院待詔。

然而綵鸞早已飄然離去,隻留下封未拆的信箋給舒王,封皮上用漂亮的小楷寫著“至鵲下再開”。

“鵲下?”舒王看到這行文字不明所以。

高嶽在旁側,輕咳兩聲解釋說,“鍊師想說的,應該是‘闕下’。”(阿師啊,你又寫彆字了)

“鍊師字如此優雅,可不識文耶?”舒王疑惑吳綵鸞的文化水平。

“應該不至如此,想必鍊師有什麼隱諱在這字中,到時自明。”

“原來如此!”舒王浮一大白,隨後望著輕霧瀰漫的回中山山坳,不由得更加敬佩綵鸞鍊師的仙風道骨。

http://m.81ZW.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