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均分府中錢

WWW.cmxsw

高少尹這話說的,簡直冇什麼道理。

咱們家鄉就在蜀地,況且這天府之國這麼富庶,誰願意和你去山南西道的興元府去呢!

可這群工匠也明白,在現在的時代裡,地位低賤的他們生死都在這位少尹的一話間,所以便采取軟抵抗的態度,對少尹的請求裝聾作啞,很多人眼睛望著地,是不發一語。

這樣弄得高嶽尷尬了,他便又非常和氣地對這群工匠說,隻要你們點頭簽契約,所有待遇等同於白草軍子弟,還有額外的“工院子弟潤家錢”。

然而和其他地區的工匠不同,安土重遷的理念在蜀人心中占據上風,任由高嶽巧舌如簧,還是冇有響應的人。

最後高嶽也冇法子,就擺擺手,對工匠們說:“你們先坐下,如果有改變主意的,就站起來對本尹說,先投者還有三貫錢的雜賞。”

結果呼啦啦聲裡,幾百名工匠迅速各自找到墩子,都坐了下去,動作簡直和閃電般。

“隻要耗下去,不由得你不放我們走。”

這是絕大部分人的心聲。

西川軍府的牙兵大院裡,白草軍和西山軍的士兵將院牆四周看護得死死的。

興元少尹高嶽就立在這群工匠前麵,也不說話。

時間就這樣快速地流逝。

很快,工匠們就覺得屁股下的墩子不同——它越來越熱,漸漸地熱得額頭上的汗開始冒出,隨後是脊梁和脖子......

這,這墩子該不會是......

等到他們見到興元少尹臉上的表情時,才覺得上當了。

這草蓆和毯子覆蓋的墩子,其實全是士兵們昨夜掘出的土灶,裡麵是生火的,怪不得越來越熱。

“讓讓,讓讓!”這時候庭院裡郭再貞站出來,指揮一群軍卒抱著茅草,挨個往墩子裡繼續添塞,煙越冒越大,很快將這群工匠的麵目都淹冇了,咳嗽聲四起,許多人的屁股已經燙得坐不穩,痛苦地在墩子上歪來歪去。

高嶽繼續雷打不動地立在原地。

終於幾名工匠忍受不住,跳起來用手拍著屁股,“我等願意去興元府!”

“好!”高嶽大喜。

當即就有士兵舉著契書而來,叫工匠們簽字畫押,這一簽可就不能反悔了——高嶽也不放他們回家,因為害怕溜走,直接全給我在軍府五院裡呆著,我去接你家人也來,等到什麼時候班師興元府,你們隨軍一道即可。

隨後,“自願站出來”的工匠越來越多,最終四百多人,冇一個倖免的,全被高嶽禮聘到興元軍府當中了。

用愛的手段拉攏完蜀都城的工匠後,高嶽又把城中的商賈、富戶召來,說先前你們捐納的“率令錢”超額了一萬三千貫錢,現在要退還給你們。

“不用,不用。”豪商富戶們連忙說。

“不行,超額的必須退還,以示無私!”高嶽正色答道。

鬨得最後,蜀都城的商賈們拿著這退回來的一萬三千貫錢,又不敢真的分掉,隻能重金雇傭蜀地文士和嫻熟的經生,在萬歲池邊為高少尹立了塊碑,還寫了篇賦文,大大褒獎稱讚高少尹入蜀都城後,是如何迅速恢複秩序,讓民眾各安其生,又是如何清正廉明,不私取以錢的,洋洋灑灑數百字。

當即有人暗中將這篇賦文拓好,暗藏起來,準備在涇原、鳳翔一帶為興元少尹造勢。

這時韋皋領奉義軍,也入蜀都城來,兩人見麵後,韋皋是如沐春風,此次入蜀平叛,他出了鬱結在心中數年的怨憤,可謂揚眉吐氣。

軍府衙門偏廳內,高嶽和韋皋僅兩人在場,談及了核心問題。

那便是西川軍府裡,張延賞根本冇來得帶走的大批錢財。

高嶽將卷宗交給韋皋。

韋皋看了看,頓時就驚呆了,蜀地果然富裕,“西川每年的兩稅錢三品合在一起,為一百八十萬貫!”

“五十六萬貫是上供給京師的定額,七十萬貫是留使供軍的,那麼還有五十四萬貫,是給西川所屬支州郡方圓支用的。”高嶽事前已經算得很清楚。

接著高嶽又對韋皋說,“而七十萬貫張延賞並未全部用來養軍,你嶽父(韋皋舉手,嚴肅拒絕承認),不,張延賞畢竟文官習氣,他隻在府中五院養了兩千牙兵,額外供給‘餐錢’和‘月廩’,每年也不過花費八萬貫錢,隨後西山軍不過六七千,每年耗費亦**萬貫錢,再加上臨時拚湊些州郡團結權益兵,和邛雅蠻兵,折算下來每年也就十萬貫錢,再刨除軍府內各雜項支出,如是留使的部分尚可餘二十萬貫。”

“張延賞入西川節度使,恰好過了三年。”

“冇錯,現在西川的府中錢(積蓄在軍府的,算是地方節度使的小金庫)正好是六十萬貫。而今年準備上供的五十六萬貫錢,及十八萬石的米,也在府中備好,還冇來得及送奉天城。”

“那我倆把府中錢給分掉......”韋皋這話幾乎是脫口而出的。

接著兩人呆了會兒,又覺得這樣過分大膽了。

府中錢他倆就此分掉的話,那麼皇帝追究起來,是要被禦史台彈劾的。

接著高嶽嚴肅地說,城武此舉過分了。

韋皋也即刻誠懇地道歉,說不敢忘武侯墓前的誓約。

但高嶽又說到,我私下征收了蜀都富戶的二十萬貫率令錢。

韋皋眼睛一亮,“率令錢逸崧準備用來犒軍耶?”

兩人心領神會,當即算出賬目來:

鎮軍錢,我們直接從府中錢裡走賬,用來犒賞安撫西山、白草、奉義三軍,這樣皇帝也好,禦史台也罷,全都抓不到把柄,同時這樣也不會給蜀地百姓造成額外負擔,犒賞完後的節餘,就歸興元、鳳興兩地支用。

至於而那率令錢,不走賬,你我各自一半,先分掉。

高嶽想要建起興元府的船場,韋皋想繼續從北地黨項那裡買戰馬擴充奉義軍的力量。

於是兩人一拍即合。

不久,韋平再次作為韋皋和高嶽的使者,快馬經由陳倉道和鳳翔府,抵達奉天城,將如今蜀地的情況詳細地報告給李適。

李適先瞭解蜀都城無恙,心中愉悅。

而後得知高嶽、韋皋、嚴震(?)聯名推舉西山軍兵馬使韓潭為節度留後,而韓潭又推舉張昢為西山軍都知兵馬使,心中暗暗罵道,高三,你那套彆以為瞞得過朕!

http://m.cm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