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希烈焚城歸

WWW.cmxsw

手機閱讀更精彩,手機直接訪問

M.bqg6.cc

聽到翟文挺的這個請求,陳仙奇還有點猶豫,因為其實李希烈在臨行前,雖然讓他擔任申光蔡三州留後,可也對他有著防範之心,隻給他五千兵馬,其餘的兵馬分割給了吳氏兄弟,或韓霜露、封有麟、劉戎虛等,所以叫他一下子對其他淮西叛將動手,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

於是陳仙奇和幾位心腹商量:我們先從唐城撤軍,回厲鄉駐屯,隨後派遣使者和高嶽、曹王皋等聯絡,在等到他們的增援承諾後,再伺機反正。

次日,唐城縣的城郭上,幾名平林子弟忽然舉高手裡的火把,搖晃著舞動著,仰天長呼不已。

穿著朝服的劉長卿,興奮地爬上了城牆上,接著極目望去,北麵唐城山之上,黎明當中號角聲不絕,陳仙奇的人馬列成數隊,沿著山坳間的通道,綿綿朝著東北方向而離去。

“咕咚”聲,劉長卿居然跪在了城頭,抬起滿是鬍渣的臉,熱淚直流,雙手舉高,狠狠抓著天上的朝霞,“隨州,我終於保住了!”

竟年的苦戰苦熬啊!我的忠義之名,應該會傳到聖主的耳朵當中,此後總算能有資格回到京師台省當中,當上南省郎中,下一步就是向中書舍人邁步了。

不久,南城門處馳來一小股騎兵,高聲喚到我們是興元府白草軍子弟,請劉使君答話。

劉長卿手憑著女牆,往下望去,“是逸崧的兵馬?”

“少尹已進軍至唐州桐柏,煩請劉使君出動平林子弟,光複隨縣和光化縣,並和三南行營會集於安陸城。陳仙奇想必已退走,請劉使君不要貽誤戰機。”

“好,好,這次某的命,總算是逸崧救的。”劉長卿喜悅、激動,聲音有點顫抖,衝著城下仰起頭的白草軍斥候騎兵們說道。

那群騎兵紛紛於馬背上抱拳行禮,而後揚起馬鞭,又往桐柏方向奔回。

平氏縣城廢毀的公廨前,高嶽提著馬鞭立在門首,從唐城縣趕來的斥候翻身下馬,告訴他:“三南行營已圍攻安陸,叛將陳仙奇放棄攻打唐城,退回到厲鄉去了。”

“很好,終於確認這個訊息了——諸位,我們也不用再於此逗留,即刻渡過赭水,去穰縣和賈相公會師。”

待到白草軍和輜重往西行至穰縣時,賈耽、韓潭、韋皋的聯軍已使用柱腹飛砲,砸碎了穰縣的城樓和城牆,打破了此處,裡麵駐守的淮西兵和山棚子弟,死的死,降的降。

“封有麟在何處?”賈耽親自審訊俘虜。

得到的回答是封有麟的人馬已退保南陽。

“李希烈呢!”

得到的回答是不得而知。

這時前來會師的高嶽便建議賈耽:“相公,當務之急是光複京師,既得穰縣,可自西北行軍,沿武關道而進,堵截李希烈。”

賈耽點頭表示讚同,隨即他讓杜黃裳和孟皞草擬捷報,過上津道,飛送奉天城,向皇帝陛下報喜,隨即下令,留山南軍牙將馬歸德領三千士卒,屯留穰縣,監視南陽地帶的叛將封有麟,而自己則領山南主力、奉義軍、西山軍、白草軍,共兩萬人上下,直驅內鄉,進逼商於、藍田一線,準備圍堵剿滅李希烈的軍勢。

數日內,秋風烈烈,賈耽的大軍沿湍水北上,攜十日乾糧,過楚堰、新城、臨湍諸地,接著橫渡湍水,望著背靠淅水的內鄉而去,“一旦至內鄉,繼續搶占武關!”

賈耽行動的同時,渾瑊、段秀實、崔寧的大軍,也列陣在鹹陽城外三十裡處,鼓角震天,驚駭著西渭橋屯營的李希烈。

於是李希烈將李元平喚來,很懊喪地對他說道:“當初聽你的計策,雖得長安城,然並不長久,天祚依舊在李唐家,如今聽天命前我想儘人事——投奔李懷光,共保河中府,如何?”

李元平說到:“楚王,朱泚也好,李懷光也罷,皆不可信任。”

李希烈很焦躁,“悔不早聽你的話,返歸商州鄧州去,卻逗擾在長安地界逡巡這麼長時間,現在段秀實在前,李晟、賈耽各自抄斷後路,為之奈何?”

李元平便說:“楚王可領騾子軍急速折返,過藍田七盤山,和賈耽爭武關、內鄉。淮西騾子兵素來以驍勇聞名,若擊破賈耽,便經由湍水折往南陽,和封有麟將軍會合,退保申光蔡之地,如是朝廷隨後必專力討伐河中李懷光,我等便能趁機與朝廷和議罷戰,楚王再去除王號,上表臣服朝廷,依托淄青節度使李納和魏博節度使田悅,周旋盤桓下去。”

聽到這個方案,李希烈也隻好點頭,決定從哪來,再回哪去。

隨即李希烈將鹹陽的兵壘悉數燒燬,大火綿延十多裡,而後一萬多淮西騾子兵,首尾滾滾相連,跟著豹尾門槍旗所指的方向,大掠長安城南數個畿縣,完全把當初入京時的承諾拋之腦後。

藍田七盤山嶺,峰頭聚攏如浪,道路曲折縈迴,風雨一連,盤旋的道路上,全是撒開蹄子的騾子,和坐在其上一拐一拐的淮西軍騎兵,他們日夜兼程,也在往武關的方向奔去。

可惜李希烈在剛剛到了武關後,就得到訊息,賈耽的大軍已撥取內鄉,橫在他和南陽封有麟之間。

況且,賈耽還得到樊澤的援助:先前,樊澤、吳獻甫出漫川關,掃清了山陽,並趕赴內鄉地帶,和賈耽會師。

而今賈耽的兵力近三萬。

李希烈又膽怯起來,認為難以和以逸待勞、人數占優的賈耽正麵爭鋒,所以想要繞開內鄉,強渡淅川其他渡口,去和封有麟會合。

“楚王既如此想,行動務必要果決,可趁夜出發。”李元平獻策說。

可李希烈麾下大部分門槍將、牙將和假子們卻不同意,認為武關外,整個丹水河穀至淅水間道路險阻,如果趁夜走危險性太大,不如等天明後,先設虛兵,再領主力渡淅川。

李希烈拗不過,隻能答允。

結果天明後,淮寧軍才發現,根本不用設虛兵了——淅川對麵十多裡寬的河岸所有渡口,已被賈耽的大軍死死控製住,並且還築起了木柵、營砦,看來已在此恭候多時。

最快小說閱讀

M.bQg6.CC

http://m.cm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