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議事護國寺

WWW.cmxsw

三千七百貧戶,首先高嶽便送一千七百戶(這些真正是赤貧)入軍府的伍籍,分配於大渚船場、赤崖關倉、興元府騾坊三處,充實了這三處“官營”產業的人力。

其餘二千戶,也被分為三撥,六百戶配於城固縣的鐵官、甲作坊,鍛冶製作農具、軍器,又有六百戶充實在山河堰的閒田處,由官府資助種子、農具,所墾之田的收入,稻米八成歸官府所有,所得小麥則全歸自己。

當然還有最後的八百戶,對他們的安排,充分體現了高嶽的野心。

因高嶽已開始以“興元府官莊”的名義,在轄境內的各處山澤裡圈範圍,開始經營附加的產業,至於突破口,高嶽選擇了茶樹、織造、藥材這三項。

冇錯,這三項物資,漢中這個地方都可以生產的。

藥材,興元白草軍兵馬使高固,原本被河中節度使渾瑊收養時,除去看過渾瑊家藏的《春秋左氏傳》外,也遍閱了渾瑊平日裡悉心收集來的草藥書籍,他向高嶽進言說:“蜀地、江漢、西北可產什麼藥草,漢中自然可產,且漢中山崖我巡查過,不但背陰潤濕,土地多為紅壤,具酸性,特彆適合彭州芎、當歸、大黃種植。”

高嶽此刻想起,妻子雲韶就在官舍庭院裡種當歸來著,如果集中人力經營的話,能把全興元府的藥草作為一項品牌打出去,獲利自然極多。

至於織造,更是毫不費力,之前高嶽定蜀都城,就“邀請”來一批蜀地的織錦工,隻要收購興元府、東西川等地的生絲,織染加工,當也有效益可言。

在這三者裡,高嶽最為看重,認為前景最好的,還是茶樹種植。

韓滉在宣潤,特彆是宣歙地界,搞榷茶之法,一年可收羅幾十萬貫的錢財。

而我興元府梁、利、洋三州,多有山嶺,適合種草藥,也當然適合種茶。

特彆是像利州這種“山九分,水半分,曠地隻半分”的州郡,根本冇法種田,當地百姓也隻能靠種茶,才能維持得了生活和稅賦的樣子。

不過弄茶園的話,高嶽暫時還必須等待兩個條件具備:

一個是和洋州刺史趙光先、利州刺史王佖達成協調一致,這兩位都是如今西川節度使李晟的心腹,高嶽正行牒文,與他倆交涉;

另外個,種茶是需要技術指導的,韓滉榷茶法雖然獲利多,但也大損茶農和茶商的利益,故而那裡的大商賈王子弗也受不了韓滉的苛政,加上他之前曾在百裡城和高嶽有過交情的,現在迫切想在興元府這種新興的“圍棋邊角”地帶打開局麵,重振旗鼓。

“兩三年內,興元府能鋪開稻麥混種局麵為本,並開草藥、茶、布帛三項事業為羨餘的話,再加上回易、回商所得,我便能更踏上個台階。如晏相所說,我高嶽的履曆當中,便是進士出身、集賢正字釋褐、使府營田巡官、皇城禦史、百裡縣令、攝原州刺史、府少尹一條金道鋪下來,中央文職和地方治政都曆練豐富,馬上便能涉足朝廷的邊戎、利權和政事的中樞了!”這時,高嶽立在麵長滿麥子的高疄下,胸中滿是宏願壯誌。

隨即,興元少尹、判司、長史及五縣的縣令再次上馬,折往東北而行,在南鄭、城固交界處道路邊一棵大樹下,抵達了新建起來的護國寺。

“明玄法師呢?”高嶽下馬後,便問出來迎接的僧人道。

一名年輕的僧人,轉身手指著北麵說,正集眾唸經誦佛呢!

這群人順著看去,但見護國寺以北,三麵山勢環抱如犬牙,交錯著塊塊平坦肥美的田地,中央聳起個小小的高地,其上有株極大的槐樹,樹冠鋪散如傘蓋,緇衣麻鞋的明玄法師遠遠望去,就像個黑豆般大小,他四周圍著合掌的民眾和軍士,看起來正在反覆念著佛號。

冇錯,這護國寺其實原來叫阿蘭陀寺,可高嶽先前上表給皇帝李適,稱奉天城守戰時,那個射壞叛軍大雲梁的弩砲,便是涇州高僧明玄法師所設計製造出來的。

皇帝便很高興,便賜額給阿蘭陀寺,改為“護國寺”,並賜綵繒、米糧,準予明玄在興元府開山門,故而在少尹高嶽的支援下,明玄索性在這裡又開了所“護國寺”,但與舊的佛寺不同,護國寺不事奢華綺麗之風,從遠處望去如同個大驛站,或一所大倉廩般。

待到高嶽和五縣令入門後,外麵冇有通常佛寺專為俗人所設的“普通院”,隻有一列廡廊,其下可坐人誦佛,即為“道場”,乃信徒們聚集之所。

道場兩側,左為僧院,右為經院,最後麵列著佛堂和食堂,並無鐘樓、寺塔。

“如此佛寺,當真是不曾見過。”也難怪南鄭縣令韋執誼,走到佛堂前時,訝歎連連。

晌午時分,等明玄返歸來後,便於食堂廊下聚餐。

各人的案幾上陳列的全是雅潔的素食,高嶽手執竹箸,和大夥兒邊吃邊談,主要就是討論興元府的財政問題。

幾位都暢所欲言起來。

觀察中,高嶽發覺,興元府直轄的六位縣令裡最有才能的,還是杜黃裳的女婿韋執誼,和他的小師弟李桀。

解善集和黃順理政隻能算中人之姿,和劉德室相同,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最差的,當然是叔嶽父崔寬的小兒子,金牛縣縣令崔遐,不過他有高嶽的悉心嗬護,也不會鬨出什麼大的差錯。

韋執誼和李桀比起來,韋更加熱情,也更加感性,特彆敢說敢想,李桀就更沉穩點。

最後整個宴會,就是韋執誼在滔滔不絕地測算:

咱們興元府,一府二州,朝堂攤派下來的夏秋兩稅錢總額,共是五十五萬貫,而斛鬥米為二十萬石。

聽到這個數字,高嶽有些尷尬,咱們興元府有點窮啊,從兩稅錢的數額就能看出來。

須知此時浙西道的蘇州,僅僅一州七縣,每年征收的兩稅錢總額就有六十九萬五千六百三十三貫。

一州比咱們三個州加一起,還要厲害得多。

可接下來韋執誼的口中,這五十五萬貫的總稅額,也是需要極度的精打細算的。

http://m.cm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