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俱文珍問話

WWW.cmxsw

好吧好吧,誰叫我是這群打仗的人當中唯一的文臣呢?

高嶽覺得心好累,不但要籌劃對付西蕃,也不光要協調邊陲主客軍間的關係,還要對付猜忌多心的皇帝。

古代的大臣,最後都是這樣累死的吧?

於是在霍忠唐和劉貞亮來到涇州城的三日內,高嶽是忙裡忙外,又籌備了好長時間。

三日後,弓箭內庫使霍忠唐、宣徽使劉貞亮穿著紫色袍服,騎著高頭大馬抵達涇州城外的馬凹原驛站。

鳳翔尹、隴右節度使段秀實,涇原行營留後劉海賓,興元白草軍軍使高嶽,神策京西大營右軍大將軍邢君牙,包括從奉天城趕來的神策京西大營監勾當譚知重,全都在驛站前迎接天使。

霍與劉一下馬,眾位就默契地“推出”高嶽來和這兩位宮中炙熱可熱的中官交接:霍忠唐現在替皇帝管理私庫錢財,而劉貞亮則負責宮廷大小事務。

霍是高嶽極其熟稔的,所以高嶽直接來攀結劉貞亮,剛撥出名字,劉就說:“屈高廉使惦記草名,然則劉某剛剛為人假子,已然改名。”

“哦,敢問如今尊姓大名?”高嶽急忙詢問。

“不敢,俱文珍是也。”

這個名字,高嶽覺得好熟悉啊!

劉貞亮在當上宣徽院使後,認了位姓俱的德高望重老宦官為養父,當了他的假子,這種擬親製度在宦官集團內很流行,又得內侍省定名,所以現在叫“俱文珍”。

一番交談後,高嶽初步摸準了俱文珍的脈,這位和霍忠唐比起來,是個很清高的宦官,所以不能向對霍忠唐、譚知重那樣,使用金錢賄賂手段拉攏,而應用實打實的東西來說動他。

果然,在一行人前往連雲堡的途中,俱文珍就詢問前些日子苟頭原的戰事。

一聽到這話,各位軍將,包括譚知重在內都默然不語。

果然是高嶽發話,說馬上由我負責向二位天使解釋來龍去脈。

最終涇州城的軍府當中,劉海賓叫人擺上了山川地形圖在俱文珍的眼前。

“小蕃毀盟來侵秩鳳翔、涇原,其東道大論尚結讚領三萬兵,沿隴山各關佈下七座營砦,分彆為安夷關、大震關、華亭、青石嶺、製勝關、隴山關、六盤關。”在地圖上,高嶽的手指順著隴砥直至六盤山一條橫線,向俱文珍介紹開戰時的態勢。

“唔,唔。”俱文珍連連點頭,表示理解。

“段太尉、劉彆駕(劉海賓被任命為原州彆駕),包括本尹在內,原本不知尚結讚覬覦方向為何處。”

“那為何會在苟頭原得勝?”

“皆因神策大將軍邢工尚當機立斷,言任賊幾路來,我隻往尚結讚一路打將過去。”高嶽麵不改色心不跳地說到。

“......”邢君牙大驚失色,心想這策略方案怎麼就成了我的作品?

可還冇等他說什麼,發覺袍角被人拉扯數下,一瞧是段秀實正在他身旁,不斷使著眼色。

邢君牙便倒退一步,不再作聲。

這時候俱文珍一雙嚴厲的眼睛,盯住邢君牙,意思是這位高廉使所言是否屬實。

“分明是段太尉主全軍,高廉使籌劃軍略,我不過和劉彆駕正麵強攻青石嶺,砍下六百顆首級罷了——怎麼現在全是我的了?可現在隻能演下去。”邢君牙心中是如此想的。

可口上,他是這麼對俱文珍說的:

“小蕃曆年占據隴砥,分兵出多路,侵我疆土,掠我人民。臣細細想來,河隴小蕃總軍力不過五六萬而已,其中還多有孩童充數,就人數而言我唐占優,所以前日尚結讚圍涇州連雲堡時,臣曾受監勾當譚知重的發兵印,領軍來救連雲堡,而後尚結讚便退守青石嶺,臣便即會齊段太尉。高廉使、劉彆駕數路兵馬,一路彆出隴山攻小蕃的後路,其他圍攻尚結讚,尚結讚於青石嶺不支,往平涼而退時,於苟頭原被張敬則、高嶽部所邀擊,小蕃為我軍大破,尚結讚僅以身免,衣衫、印信、文冊、旗幟、傘蓋皆落入我軍之手,實乃仰仗陛下威德,僥倖得到此勝。”

這時俱文珍點點頭,語氣很欣慰:“養軍千日用在一時,陛下養神策軍總算是有所值。”

接著他想想,又忽然問了邢君牙句:“大將軍擊破尚結讚時,預定的攻略目標是在哪裡?”

還冇等邢君牙答覆,高嶽就指著地圖搶先答道:“陰盤、安丘、朝那三城,皆為邢大將軍所奪,恰好遮住平涼三麵。”

陰盤,即是潘原。

於是俱文珍湊著地圖望去,果然如此,“那尚結讚敗退平涼,我軍若是?”

“冇錯,我軍若是能得到工具、給養,在陰盤、安丘、朝那三地修複原本的廢城,每城入三千士卒固守,而後再集結三四千騎兵,輪番襲擾平涼的尚結讚,劫他的糧道,奪他的牲畜,不出半年,尚結讚便無法固守下去,不但能光複平涼,也能解鹽州之圍。”高嶽順水推舟。

邢君牙急忙應和,說是是是。

段秀實、劉海賓也急忙說對對對。

霍忠唐、譚知重也捧起衣袂,說高廉使此方案切實可行啊。

俱文珍望望四周,而後盯住高嶽,嘿嘿笑起來,用手指著自己胸膛:“高廉使的意思,不但叫本使回去報功請賞,還要聖主撥給糧食,來助你‘三城複修’的策略?”

“若天使為難,那麼由嶽本人親自隨秦州歸國的父老鄉親,一道趕赴闕下,向聖主呈獻表章!”高嶽當即擼袖扼腕,慷慨激昂。

“秦州的父老?”俱文珍大為驚訝。

“正是,段太尉此次越大震關擊秦州,解救二千餘唐人父老歸國。”

“哦?”俱文珍拈起手指,摸摸自己的腮幫,若有所思。

然後他將手揹負過去,在軍府堂內來回踱了兩步,就對高嶽說:“父老們現在何處?”

“已入涇州南的良原城準備安置。”

“走,看看去。”俱文珍將手往南一指,如此說到。

聽到這話,高嶽嘴角浮起絲微笑,心裡想:這下穩當了。

良原城下,一群白草軍和神策軍的將士,正立在原野邊指著界標給那兩千多歸國的唐人們看,說“馬上就在這裡授永業田給你們,此後你們勤力耕作,每年繳兩稅錢和斛鬥米給軍鎮就行,此外一錢都不多征。”

“是嗎?兩稅錢,斛鬥米?”這群久在西蕃統治下的唐人,還不知道唐政府的稅製改革,不過不額外征稅就是好的。

正在這時,良原城的大道上,一群人馬揚著旌旗而來,“唐家天使巡察至此!”

http://m.cm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