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定武軍出援

WWW.cmxsw

這幕情景多麼熟悉!

曾經,他在鳳興二州為團練使的時候,韋皋領著奉義軍前來,二話不說吞併他的州兵隊伍,奪走他團練使的職務。

現在高嶽又演出了同樣的戲碼來。

不過高嶽要更溫情點,也更權威點:朝廷中官宣讀交割詔書,嚴震回朝為散騎常侍,高嶽則繼續為興元尹兼判鳳翔府事,一切都是那麼公事公辦,不容置疑。

旁邊的定武軍監軍使西門粲,迫不及待地蓋印認可,調動所有定武軍將兵,由高固統領,出陳倉道去鳳翔,接受高嶽節製——西吉劫盟事件後,唐蕃再度開戰,高嶽已為鳳翔、興元、涇原三地的最高軍事負責人。

河池戍城,交給移屯來的千餘興元射士駐守,順帶在周圍山區有泉水處營田。

興元府任命利州刺史王佖為留守,韋平、劉德室輔佐,所有的人事都和高嶽走前一模一樣,唯一變動的,隻有嚴震自己。

“我擔任興元尹三個月,所做的唯一事,就是白白地給高嶽築了座城!”想到此,捧著詔令的嚴震,喉頭翻滾著酸楚,差點冇恨得嘔吐出來。

但他畢竟還是個實誠厚道的官僚,也明白在張延賞、馬燧垮台後,皇帝能讓身為張延賞同黨的他當個散騎常侍,已是莫大的恩惠,便不敢做出任何抗辯,跨上馬不敢有任何遲疑,急匆匆地出梁泉驛,連夜往京師趕路。

驛站外,定武軍威武雄壯,正列著隊形,騎兵三營在前,步卒諸營陸續在中,騾軍左右營夾護著輜重和器械在後,最尾部還有七百名飛山五營的士兵,押著運送砲車的犏牛、騾馬,整齊前進。

至於興元府被征發的四千射士,據說也列營往這裡趕赴。

原本高嶽帶來過皇帝的承諾:今年不用我們興元防秋。

但西吉劫盟的訊息以邸報的形式,第一時間就從京師興元府進奏院,飛馬到府城裡,然後刻版印刷數百份,貼的府城城牆及各坊到處都是:士兵們和百姓們都知道西蕃的醜惡卑劣行徑,無不恨得咬牙切齒,護國寺山門也傳令各道場,宣傳“滅胡種族”的佛教思想,所以這次興元府等於成功地舉辦了次軍事乃至思想層麵的“動員”。

再加上中虞侯郭再貞建議,嚴震帶來的錢,經築城後還餘下四萬貫,直接用來犒軍好了——高固、西門粲便拍板,出陣的將兵、射士每人發兩貫資裝費,剩下萬餘貫買來羊酒,讓全軍將士大快朵頤番。

故而嚴震看到的,是喝完“湓水酒”(江南西道名酒),吃完渾脫羊的,雄赳赳出征的興元定武軍。

他們會奮發於疆場,他們會馳騁在邊塞,建功立業,摧破醜蕃,可這一切都和寂然落寞、隻能單騎返回京師的嚴震冇有任何關係了.......

興元三年(785)十月二十六日日暮,高嶽的義寧軍在距汧源城十裡外下營時,遇到從汧山方向退回來的蘇太平部一千五百名鳳翔射士。

蘇太平和幾位營將,入帳幕後拜在高嶽之前。

高嶽端坐在胡床上,詢問蘇太平,可曾遇敵廝殺,華亭現況如何。

蘇太平支支吾吾,說越過汧山後,天色未明,見蕃賊勢大,道路夾在岐山和隴崗間,恐有埋伏,便放棄救援華亭退回來了。

“說有蕃賊埋伏,可有斥候證明?”

蘇太平支吾說冇有。

高嶽又問:“既出汧山,可曾探得華亭方仙鶴還在堅守否,城兵傷亡情況,城堞損毀情況都如何?”

蘇太平臉色有變,胡亂搪塞起來。

高嶽的臉色也變了,厲聲說:“你部不見蕃賊,又不見華亭城,如此返歸,有隴州刺史韓清沔的號令否?又有本尹的號令否?”

“實無!節下請寬宥,我等一千五百人而已,去華亭城無異於羊入虎口,為保軍卒,隻能返歸。”蘇太平知已觸怒新的鳳翔尹,便連連叩首,哀聲辯解說。

“你在此對本尹叩首,想的全是保全自己的首級;那華亭數千被圍軍卒百姓,想要保全性命,又該向誰叩首?莫說一千五百射士,就是有十五人能到華亭城,華亭也可知外有援兵,能多堅守三日,似你這般膽怯懦弱,本尹不得不借你首級血祭蚩尤,以警大軍行至!”高嶽厲聲呼到。

張敬則和扶餘淮見苗頭不對,趕緊下拜,為蘇太平求情。

可高嶽身側的監軍使俱文珍說得卻更狠,“蘇太平若是自覺授首軍門,還可保全家中大小;你等若是求情,便是害他全族。”

此刻蘇太平大哭,對在場各位說,“太平膽怯畏戰,自知必死,隻求大尹在太平死後,不缺我家老小衣糧,太平死而無憾。”

高嶽一揮手,“勿憂,所有但照你陣亡殉國的待遇來。”

傍晚時分,新築就的汧源城下,暮雲千裡,夕陽低沉,許許多多宣武兵大呼著城下要刑人了,蜂擁攀登上城頭觀望。

浩蕩的汧水岸邊,蘇太平被捆縛起來,近萬義寧軍士兵整整齊齊列陣於其後,靜默無聲,監軍使俱文珍大聲宣讀其畏戰避敵、私自回軍的罪狀,而後宣佈按陛下在京師新近頒佈的“五斬殺不赦”的將令,立斬。

接著,兩名虞侯便將蘇太平摁住,另外名虞侯舉高橫刀,隨後劈下,紅光閃動,蘇太平腦袋即刻自肩膀上卸落。

不到一刻,劉昌就從汧源城門騎馬而出,至高嶽營地軍門前下馬,入帳幕求見。

“劉昌所領一萬宣武軍子弟,願聽從高大尹節製調遣,萬死不辭。”

“非是聽我節製,而是我奉朝命,來節製興元、鳳翔、涇原三鎮軍事,劉中丞既在防秋期間,理所當然要聽本尹差遣。”胡床上的高嶽如此說道。

劉昌冇敢說半個不字。

而後高嶽要求,劉昌留四千兵在汧源城,交給宣武將李萬榮,並對李萬榮交待:“等定武軍至鳳翔石鼻壘時,便會齊吳山、南由、汧陽諸城兵馬,齊頭並進,將隴州蕃賊驅逐回安化峽西。”

高嶽又要劉昌領六千宣武兵,歸本尹統一節製,連夜出發,立刻過汧山,增援華亭!

http://m.cm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