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萬事已具備

WWW.cmxsw

大昌原校場上,遠遠的長垛上豎起靶的。

張保百的一個兒子張貫千,帶著一個幢隊的定武軍步卒,立在炮位的左側,這群步卒全都身披精良的鎖子甲。

高嶽閱覽時,張貫千便說,節下先前在苟頭原大捷時曾繳獲西蕃大論尚結讚的鎧甲,其甲片青瑩潔淨,光耀照人,可鑒鬚髮,三十步內弓箭無法貫穿,五十步內弩箭無法侵徹,我們便在洋州、利州的鐵官仿製,最初不得其法,後來經幾名東山奴之口,曉得內裡奧秘則是反覆冷鍛,將鍛造出的鐵片鍛至原物三分之二厚時,即算大功告成。

聽到這話,高嶽便看士卒身上的鎧甲,卻見每塊甲片上某段還留著塊未鍛,所以其他冷鍛過的厚度是三分之二,隻有這小段厚度還是原本模樣,故而凸出,形如筷子頭。

高嶽想起來,這不是後世宋朝時期,青羌所鍛造的“瘊子甲”嗎?那未冷鍛的凸出部分,正好和人皮膚上長出的瘊子般,故而得名。

“甲已堅整,那麼衛體的刀劍呢?”高嶽便詢問。

這時數名步卒站出來,將平隴長刀和橫刀擎出,高嶽一看,刀刃鋒利,閃著冷冷的光芒,絕對能吹毛斷髮,比原來的版本果然要厲害。

“這是宿鐵刀。”張貫千介紹說。

張貫千進一步說,這便是團煉法,所謂的“宿”,就是陰陽雌雄交配的意思,在熊熊的熔爐內,先用熟鐵做成彎曲形成,然後纏繞入生鐵,兩者互相交合,然後生鐵在高溫裡泄出米青(高嶽的臉微微一紅),注入到熟鐵之內,最後煉成堅硬細密的剛刃,用來製造矛刃、刀劍,在戰場上無往而不利。

原來這鍊鋼的過程,都這麼汙不堪的。

高嶽就問,是不是所有的刀劍武器都用這種團鍊鋼打造呢?

張貫千麵對節帥這個問題,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答。

高嶽就語重心長,說長矟刺殺人,靠的是矛尖,刀劍劈砍殺人,靠的是刀刃那塊,箭羽傷人,靠的也就是簇頭那塊,所以就這些要害處用團鍊鋼就行,其他地方可用普通鋼鐵,不然這造武器的代價太昂貴了,我們大唐畢竟是靠體量取勝的。

“好鋼用在刀刃上”,高嶽又為中華民族貢獻了句俗語。

炮位的右側,是義寧軍的一支幢隊,他們為高嶽展示的是弓弩之器。

其實是兩種規製的箭簇。

一種扁平而闊,簇身被打得挺薄,叫“铩簇”;另外種細而尖利,叫“針簇”。

前者便於殺傷無甲或輕甲的敵人,而後者則利於射貫重甲的敵人。

高嶽點點頭,說這種箭簇之製可推廣至興元、鳳翔全境,將兵、射士此後麵對不同敵眾,可用不同的箭簇給予打擊。

隨後高嶽踱步到中間的炮位處,這可是他最關心的新式火器。

張保百和幾名炮手對高嶽躬身行禮,而後便指著架設在車廂上的“虎踞炮.叁式”,對高嶽說到:“i節下,此炮較之前者,擊發更加驟密,也更為便捷,且威力更上一層樓。”

“為何?”

張保百就說,現在他們在鑄炮時發覺,炮身如果過短,那麼彈丸很難射遠,那麼這虎踞炮還不如弓弩有效。

聽到這話高嶽點點頭,由此足見什麼三眼銃那種短不溜秋的玩意兒,能算個什麼正常火器?發銃打不遠,掄起來當棒槌砸?那為什麼不直接用蒺藜狼牙棒呢?吹什麼又能放銃又能當近身武器的,往往就是兩頭都不靠譜的廢物。

然後張保百接著說,可是炮身鑄長的話,一來難以整鑄,二來也不便轉向,所以小的便加以改進,用熟鐵分為三或五節,卷為筒形,厚薄務求相同,而後再用梯架接好,融為一體,旋鏜打磨,塞住一頭,用沸水灌入,如有滲漏的地方則表示冇有過關,如果冇有滲漏纔算是質地優良的。

融接好的叫做母炮。

母炮的炮身,和炮口的比例,由“多少徑”來測算,分為長中短三份,其中長者可達一石重,置放在城頭馬麵牆或圍城土山上,中者則半石重,可架設在戰車上,下有轉盤可供一定角度的旋轉;至於短的僅四分之一石,騎兵和步卒都可便攜。

母炮製好後,再製子炮,子炮厚度為母炮十分之八,內裡置放炮彈、神雷藥,以求切合渾密,且母炮後有托栓,以承子炮射神雷時所產生的勁道,托栓有眼,發射時用圓木塞住。

每門母炮配合五六門子炮,更換提放,如此子炮射出的彈丸,經母炮之筒,必遠而猛(基本的彈道學,也就是為什麼槍管長的射出的彈丸射程遠且威力強),且輪番放入子炮施放,射速也快,敵眾未能反應我炮即射三四輪矣,母炮筒身也不會過熱變形。

言畢,卓越優秀的定放手張保百,給高嶽及眾人演示了新銳的虎踞炮。

這是門中型的虎踞炮,母炮長度從填門到炮口,約是炮口長度的十倍,即是“十徑”。

隻見名炮手將鑄有提手的子炮筒,忽地擱入母炮內,而後點著火撚。

“砰!”母炮很均衡地抖動下,炮口激出一簇青煙,接著長垛上的三層杉木板,迅速被擊穿、碎裂。

然後這門被髮射後的子炮,冒著熱氣白煙,又被提出,擲在一側,接著便閃電般又放入另外門子炮,接著又是聲劇烈的炮響......

“這個架設在戰車上,輪番猛射,不管是守禦,還是伴隨步騎衝鋒,可太厲害了!”高嶽讚不絕口,當場表示要賞賜張保百、張貫千和張貫萬父子三人錢五百貫,並說以後廓坊戶和軍卒,在武備上有任何革新的想法,都可呈交上來,本招討使一經采納,便立刻加以賞格。

舊式的虎踞炮有二十門,新式的造出八門,高嶽便讓梓匠們造出合適的戰車和轉盤,加以托載,務求可以伴隨軍隊作戰。

試炮完畢後,高嶽很是滿意,便與都統監軍使譚知重達成共識:

這段時間,我軍在慶州地區甲冑、箭簇、刀劍、長柄乃至虎踞炮、神雷箭這些,都製造齊備,戰馬和糧草也已到位,現在更有沙陀、吐穀渾棄西蕃來投,更是如虎添翼——隴山西側,讚普無能為也,我們可以對坐困白於山和統萬城的黨項叛黨下刀了!

http://m.cm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