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段佐決意定

WWW.cmxsw

三日後,蓬萊書院長廊裡,皇帝心情出奇地好,對伴遊在自己身邊的學士衛次公說:“韋皋、高嶽的策略,朕已讓都統監軍院的小使們回覆,皆為允可。朕隨即就在禁內,專等邊疆捷報了。”

衛次公跟在後麵,心中想著:“聖主是不是受什麼刺激了?就算是開心,也不至於這麼開心。”

接下來皇帝的行為讓他更是驚懼。

皇帝的手,無聲無息地撫在衛次公的背上,衛次公隻覺得一股陰寒死亡的氣息自脊梁隱隱傳來,是渾身發抖,他在奉天城當然也聽過這個軼事:但凡給皇帝摸過背慰勞過的,莫不死於王事。

然後皇帝熱切的聲音傳來:“從周啊,當初你和高嶽是在一個棚中,也是同年及第的,對否?”

衛次公硬著頭皮隻能說是。

然後皇帝就問了一大串,當初高嶽在韜奮棚時的種種過往趣事,笑聲不停迴盪在蓬萊殿前的亭榭和池水之間。

“從周你說啊,這孫兒好,還是外孫兒好呢?”

這個問題更無頭緒,也更驚悚,衛次公的臉都扭曲了,嘴巴倔強地閉著。

“陛下,外孫兒何能及孫兒?”良久,衛次公纔開口報出這個答案來。

“唉,從周有些迂腐了,依朕的看法,子孫一多,必生禍亂,而外孫兒則可使其安心輔弼好子孫,何況女婿也算不得外戚,然否?”

出於強烈的求生欲,衛次公對皇帝這幾番胡言亂語,都是笑而不答的態度,但嘿嘿而已。

然後皇帝就慨然說道:“朕有仁厚太子,又有好皇孫,如再有幾個好外孫,加上從周等賢臣輔佐,何愁大唐不能中興。”

說完皇帝又深深了撫了下衛次公的後背......

春末,慶州城大昌原處,依山而建的各處爐灶再度冒出騰騰的火焰,當初高嶽走時,還是把數千東山奴給留下來,現在他們再度開始鍛冶兵器軍備,似乎在預示著唐家對叛亂黨項的新大規模攻勢即將到來。

果然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一項項異動通過各種途徑,傳到元暉所在的統萬城內:

唐家天子重新起用高嶽,不但官複原職,還賜給他通天帶;

據說義寧軍開始大規模集結於百裡城附近,可能要開赴慶州,然後再至鹽州;

唐家出近二百萬貫的錢帛,大肆在西北買米囤積,還招募舟子水手,開始往靈武城水運物資;

那叛徒野詩良弼和司波大野,也開始頻頻往山南小理河大理河的黨項營砦射出箭書,裡麵都是策反離間之語。

這些跡象都表明,高嶽要再來,徹底屠戮毀滅我們了,而今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

“不要慌,既然現在高嶽重新得到重用,就表明唐家也到了山窮水儘的地步,況且就算是高嶽,也未必能攻破這堅如磐石的統萬城;再者西蕃已開始圍攻沙州,唐家孤懸在外的安西北庭就要不保,我如能再堅持會兒,說不定就能讓彌藥坐上繼唐、西蕃、回紇、雲南後,這天下的第五把交椅。”元暉暗自不斷給自己打氣,隨即一麵加強修繕統萬城的城防,爭取做到萬無一失;另外一麵,也會沿白於山東的山路,輸送軍馬和武器給泥香王子,而泥香王子已開始在所占據的山穀內設立爐灶,冶煉各種銅鐵武器了。

元暉有點猜得冇錯,西蕃這時候已經集合近三萬兵馬,以瓜州、甘州為前進基地,逼近沙州敦煌,並讓分遣軍隊占據玉門關,切斷沙州和北庭數州間的關係,隨即主力沿沙州城北、南、東三麵築起七個營壘,圍困住敦煌城開始令人窒息的攻擊。

其實多虧沙陀和吐穀渾這兩個小王在先前投唐,使得西蕃的軍力大衰,特彆是尚綺心兒的東道,隻派出了五千兵馬而已,圍城主力是北道馬重英的兩萬兵,還有青海大道的五千兵馬。

即便是湊齊這三萬人,本次大料集的標準,也是三戶抽一。

三戶抽一,幾乎便是全民皆兵,也就西蕃這樣的半農耕半遊牧的奴隸製政權,尚能勉強支撐。

另外為瞭解決攻打敦煌城的後勤所需,讚普特意下達決議:

甘州地區土地肥美,請各道遣送相當數量的漢奴來此屯田,生產糧秣來就近解決軍需。

其實這時候的西蕃軍政製度,已和唐頗有類似之處,除去德論類似節度使外,其下屬的大農業官(農田使)等同於唐的營田使,其的職責便是統率農奴,在西蕃占領區內開墾田地,用“突”這種計量單位來取代唐的“畝”,田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充作西蕃官兵的“祿田”,一類便是用來供養佛寺的“寺田”。

東道出兵雖不多,但其地區的唐人最多,故而讚普讓尚綺心兒遣送五千人來,至甘州營田。

尚綺心兒自然將任務交給大農業官徐舍人。

徐舍人便強逼段佐,去自己莊園和全鄯州,征集五千唐人到甘州去,去為圍攻沙州的蕃兵營田。

段佐大驚失色,對徐舍人說:“甘州路途遙遠,如征調過多的漢人去那裡,本地收成特彆是您家裡的收成,又該如何保障?”

可徐舍人說,我的一切都是天神讚普給的,如惹怒觸犯了讚普,結局要比你說的嚴重得多。

這時段佐咬咬牙,就對徐舍人說:“甘州是馬重英的轄境,他素來和大論尚綺心兒不合,我等如去那裡,冇有種子、耕牛、農具,馬重英又不肯提供,該如何辦?”

最終徐舍人答應段佐的請求,表示可以自己可以讓這群唐人攜帶農具、並且帶部分犏牛、犢車上路,總之段佐你負責做好一切。

“喏!”段佐承應下來,可行禮的同時,他的眼神裡閃爍出火般的光芒,似乎在下定決心,做一件自己必須去做的壯舉。

同時鄯州的文殊寺裡,行者袁同直立在庭院中,拜謁在這裡修行的娘.定埃增和讚普小王子牟迪。

之前西蕃內部,天竺那裡傳來以蓮花生為代表的宗派,和以摩訶衍那為代表的河隴漢地禪宗發生爭端,為了平息爭端,赤鬆德讚便把長子牟尼交給蓮花生,而把小兒子牟迪交給摩訶衍那和娘.定埃增,各自修行。

“敦煌內有大佛寺和無數珈藍,實不忍其毀在戰火當中,懇請尊師慈悲為懷,趕赴沙州勸說——如大蕃武士破城,勿要保全百姓、僧侶為好。”袁同直披著緇衣,對摩訶衍那懇求道。

http://m.cm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