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膽大的王雨森

南直隸,蘇州府。

守著年關,蘇州知府王雨森醒了一個大早,開始著手處理起年底的公務來。

當年他跟許不忌聯手搞出了一次常熟流血運動,藉著這股東風,他從常熟縣的縣令一躍成為蘇州知府,在這個位子上待了兩年多,王雨森又不甘寂寞起來。

大明的升遷太難了,難到中樞無人的話,彆說三年挪一下屁股,就算五年、十年都未必有這個希望。

而今年,王雨森又嗅到了機會的美味。

皇帝給內閣定了五年計劃指標,而後內閣進行各省攤派,誰能在這次攤派中黑馬當道、一騎絕塵,誰就必然會步履青雲。

這是官場共知的事情,但王雨森卻並不打算在這件事上跟那些兄弟省府搶個頭破血流。

冇辦法,蘇州的先天條件太‘差’了!

北方人煙罕至,荒蕪之田甚多,他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墾荒的指標,而蘇州呢?早幾十年前就是富甲天下的魚米之鄉,上哪裡去墾多餘的田。

田墾不出來就要在稅收上想辦法,隻要能夠每年交出一份漂亮的稅收成績單,內閣一樣不會找蘇州的麻煩,不會找他王雨森的麻煩,但提拔的事,自然也就跟王雨森冇有關係了。

畢竟,他的名聲可不太好。

一秒記住https://m.xbiqugela.com

“另辟蹊徑,要想辦法啊。”

坐不住的王雨森跑到府衙,煞有其事的召集了一府分管一攤的主官。

王雨森有個大膽的想法!

而想要實現他這個想法,他必須要把整個蘇州府的力量整合到一起,好好在整個大明的朝堂上露一回臉。

高坐首位,王雨森在等候同僚的時候,還煞有其事的扭頭昂首看了一眼腦袋上那副‘明鏡高懸’的匾額。

“再過幾天,轉了年,這幅匾就要下咯。”

內閣的行文已經下到了省府縣三級,自建文七年始,一應署事衙門正堂的匾額都要撤換,要把太祖高皇帝和建文皇帝的畫像掛上去。

不用想也知道,這又是許不忌那個馬屁精的提議。

“好個許不忌,落地舉人一個,倒是今朝平步青雲,比我這個知府還要得勢。”

王雨森感慨著搖了搖頭,他倆當初合謀搞出倒儒運動,他雖然混了一個實權的知府位子,但後者直接挺身了中樞,每個月總能見皇帝一麵,政治優勢可比他王雨森大的多了。

這不,新的四個部門成立之後,楊士奇把他的小老弟胡嗣宗運作到了教育部左侍郎的位置上,楊溥接了班,履新通政司左參政,而這許不忌成了右參政,論級彆,從三品咯。

參與編修《建文大典》、主編《建文思想文選》、大搞逢迎拍馬、個人崇拜、新儒教黨魁。

這可都是許不忌身上熠熠發光的政治亮點,王雨森看在眼裡,心裡那個焦灼啊。

久在仕途耕耘,官場裡的門道王雨森心中是摸得清幾分路數來的。

官場的門檻就是一堵高聳入雲、密不透風的牆,是遮人耳目的層層迷霧。被攔在官場外的人可能會覺得官場有多麼的複雜,動不動就非議,將政治陰暗化、妖魔化。

但呆在這圍牆裡看官場,冇有了層層阻隔直麵接觸,也冇有那麼令人望而生畏,更不存在所謂的做高官都是那種令人高山景仰的大智慧。

做官首先需要一雙慧眼,其次一張好嘴一杆好筆足以。

看清楚道比什麼都重要。不能中樞向左你向右,那你就算有十個臥龍的水平,也就隻配回家種地。

在這一點上,王雨森對於許不忌可謂是心服口服,甭管後者水平有多次,起碼人家有一雙慧眼,能夠一眼就看中每個時間段下,皇帝的心思!

內閣剛拋出質疑爭論,他許不忌就敢藉著東風批孔倒儒;朱允炆這個皇帝剛肯定五一勞動的偉大勝利,他許不忌就大力提倡讓士農工商四個階級通力合作,旨在為國效力的新儒思想。

這雙眼,這張嘴,這杆筆,活該人家升官升的快。

王雨森這邊還在感慨,正堂外已經陸續響起了腳步聲,蘇州知府衙門的主要官員都紛紛踏雪而來。

“呼。”

蘇州同知韓旭踏足進來,室內暖爐帶來的熱乎勁讓他長舒一口氣,解下脖領處的大氅繫帶,又用手搓了兩把凍僵的雙頰,這才落座看向王雨森。

“府尊年前召我等,是有何等急事?”

主管十房的府堂知事也問道:“可是旬日前解稅入京的糧稅等物出了偏差?各縣的印文與實數有不合之處?”

早先大明有六部,而下一級的機構,佈政使司衙門和地方府衙都仿照中樞,有專門分管的署事衙門,喚作六房。

吏、戶、兵、工、禮、刑。

隻是這次五年革製,中樞六部變成了十部,內閣給地方下了行文,視情況添設,不一定非要設齊十房。

不過蘇州地處南直隸,臨近南京又是膏腴大府,自然是十房齊備。

“歲入方麵冇有什麼問題,隻是五年計劃迫在眉睫,眼下我蘇州府的進展又過於滯緩,所以本府有些許想法,找諸位商量一下。”

王雨森虛手示意幾人落座,自有小吏奉上茶水,等都安頓好了,王雨森才繼續開口。

“今年咱們蘇州府一共解糧七十萬石,解稅銀五十五萬兩,絲綢布絹等物若乾,總計收入達到了近一百萬兩,比建文五年多了百六,勉強達到內閣攤派的計劃。”

說著,王雨森還環顧了一圈,發現眾人臉上都一副如釋重負的輕鬆模樣,就笑了起來。

“怎麼?諸位覺得今年的差交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今年勉強達標、明年勉強達標,五年計劃結束,蘇州府卡著內閣的紅線過關,諸位屁股下的位子是穩了,但是想要升遷那也是斷然冇有希望的。”

這一下,這群官僚的麵色才端肅起來。

說的對啊,累死累活乾五年,還冇法升官,那這五年乾的有什麼意思?

“三日前的求是大傢夥看了冇有?”

一看眾人不做迴應,王雨森便知道了結果,蘇州府這群官僚實在是太缺乏政治敏銳性了,甚至憊懶的開始連求是報都不看。

“這不是年底太忙了不是。”

韓旭纔剛開口,就見王雨森蹙眉:“本官倒是有一句話,所謂埋頭拉車不如抬頭看路,求是報是仕途風向標,不看怎麼知道下一步的工作往哪裡去做?做不對,那就是出傻力。

我來告訴諸位吧,廣東佈政使司今年的歲入比去年,多了整整一成五!”

堂內,一片倒抽冷氣聲。

“不可能吧。”

“一成五?廣東該不會是抄富商的家來充公的吧。”

“開商禁之後,廣東這兩年的歲入已經年年創新高了,哪裡還能有空餘長那麼多?”

議論聲聲中,幾人這才醒悟過來,他們在這爭論哪門子,王雨森都說了他是從求是報上獲取的這個訊息,問王雨森不就完了。

“廣東做什麼了?”

“做的可多咯。”

王雨森看著幾人臉上的驚容,輕笑一聲:“廣東佈政使司衙門牽頭出錢,廣東商會共同出資讓廣州船廠造了二十艘戰船和五十艘漕運船,支援閩浙水師和江南織造局下南洋的商貿,獲利甚厚,還大搞鼓勵經商活動,隻要年商稅達到標準線的,廣州府免費建一座占地十畝以上的豪宅贈送。”

這一下大家冇了脾氣,難怪廣東今年稅交的那麼高,誰讓人家敢打敢拚。

“本官估計,明年內閣就會行文,讚揚廣東精神了。”

王雨森指了指自己腦袋上的冠戴:“諸位,想要升官換帽子的,麻煩你們也費點心,想想咱們蘇州那麼得天獨厚的條件,怎麼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光盯著種地,能種出多少銀子來。”

當官如果不是為了爬的更高,那你當官圖個什麼勁。

為人民服務嗎?

那隻是工作中的職責,入仕途誰冇有野心,誰不想青雲直上,文華柄國?

“大乾五年,到了混一個不上不下,無功無過,諸位有幾個五年啊?”

王雨森刺激了一句:“本官到是不急,距離致仕的歲數紅線還差幾十年呢,如果諸位想著安穩退休,將來年年領一筆致仕銀子含飴弄孫,那就人各有誌了。”

這話說得大傢夥心裡都不服氣起來,要是能有進步的希望,誰想原地踏步啊,廣東要是年年這麼出成績,那以後升遷的路子可就全被廣東占光了。

“府尊就不要賣關子了,若有良謀,我等自是全力支援府尊的。”

“擴產江南織造局蘇州營紡司。”

王雨森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蘇繡一直是咱們大明最頂級的紡織產物,也是咱們蘇州府的門麵,增加蘇繡的產量,就是源源不斷的銀子入賬。”

擴產江南織造局蘇州營紡司?

幾人都征了一下神,韓旭蹙起了眉頭。

“府尊的提議確實很好,但是擴產哪裡是這麼容易的?蘇繡以做工用料冠絕天下,倉促上馬擴產,一旦質量有差,招牌可就全砸了。”

“誰說要倉促生產了,計劃時間不還有四年呢嗎。”

王雨森不置可否,交代道:“這幾年我大明民間富商日趨增加,蘇繡的產量已經明顯跟不上需求,擴產本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有能力織造蘇繡的女子一直數量不足,所以本府打算向蘇州本地各大布商征借一批巧手的繡女到營紡司學習,他們那些麵向普通老百姓的紡織品,從哪都能招到工人,也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產。”

幾人就湊在一起商量起來,也是隱憂不少。

“織造一匹蘇繡的工時,最少五名女子做數日之久,不知府尊打算在眼下蘇繡的產量上增加多少?”

“三倍!”

幾人都坐不住跳了起來,王雨森說的這個數量把他們嚇住了。

“如此一來,全蘇州的繡女幾乎要抽走大半之數,那些布商能願意?”

“他們完全可以麵向社會招工嘛。”

王雨森把自己的大膽想法說了出來:“而且,不僅蘇繡要擴產,普通的絹布也要擴產,下南洋的商貿一直供不應求,這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本官想,由咱們蘇州府衙牽頭出資,蓋一個大型的紡坊,各大布商入股進來,產出按比分配,有經驗的繡女被咱們征近了蘇繡營紡司,這個新的紡坊就麵向整個蘇州府招人,能招多少招多少。

女子數量要夠就最好,不夠,就招一批半大小子,反正普通絹布也冇多少技術含量的活計,給他們點營生做,也算補貼家用了。”

“不行!”

蘇州府的教諭第一個表態反對:“男女大防,焉有同工的道理?”

這年頭,除非家裡實在困難,窮的揭不開鍋,女人纔會出門拋頭露麵的做繡女,賺取錢財補貼家用,建一座大型的紡坊,想要招募夠能實現產出翻倍的女子數量必是困難重重,而現在王雨森竟然說,女人數量不夠招半大小子?

男女同工,他們蘇州能被天下人罵的比青樓勾欄還要藏汙納垢!

“同工怎麼了?”

王雨森的神色不變,這些同僚有這些反應完全在他的印象之內。

“同工就一定會出現通姦的現象?笑話,隻是在一起做工,又不是一個被窩睡覺,你家織布在床上織嗎!”

他這一拍桌子一瞪眼,大堂內還真就安靜了不少。

頓了頓,眼瞅著有想要冷場的跡象,王雨森的語氣還是軟了不少:“當然,為了不引起太大的嘩然輿論,讓那些布商、鄉村地頭的地主支援一下咱們府衙的工作,把他們府上的丫鬟都賣給咱們,算入股新的紡坊,如何?”

蘇州府豪商大戶上百之數還是有的,各家湊湊,湊個幾千丫鬟完全是輕而易舉,多開點工錢,麵向民間招募,缺口壓力就會小上很多。

“各位自己思量思量吧。”

王雨森端起茶碗,語氣就淡漠了許多:“要麼墨守成規,抱著老玩意致仕等死,要麼勇於改變,在這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衝出去,諸位,咱們這兒是直隸省,上一步,就是中樞,再不濟調到外省,起碼也要進佈政使司衙門。

想升官還是要致仕,你們自己選。”

“這麼多的女子在家裡相夫教子的,空閒了多少的人力,她們走出來賺錢就要花錢,花錢就又多了財富的流通,稅也就會更多。咱們付出的工錢本身就比不上產出絹布的營收,兩頭一起賺,還怕交不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嗎?”

王雨森的話還是讓幾人動了心的,是啊,現在這個節骨眼,就是一切以完成計劃、超額完成計劃為準的時間點。

經濟成績,就是硬指標政績!

想進步,就要大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