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明軍隊整風運動(中)

帶著一身消極的喪氣,李景隆一到家就一頭悶到了床上,一雙眼盯著天花板失神。

媳婦看得一頭霧水,捧著杯熱茶走過來:“怎麼去見了皇上一麵,回來就成了這幅德行,跟霜打的茄子一般。”

能做曹國公的正室妻子,媳婦家的背景自然也是武勳之後,李景隆倒也不藏著掖著,乾脆利落的把這趟皇宮之行給自己媳婦做了彙報。

“這是好事啊。”

媳婦興奮的說道:“皇上以軍國重事相委托,說明在心裡是信任你的,你都多少年冇領受過皇命了,咱們這曹國公府再不辦點皇差,外麪人都該嚼舌根子說咱們這塊國公的牌匾要落灰了呢。

就門前這條西長安街,就咱們家門可羅雀,可不能這麼下去了。”

“頭髮長見識短,你們女人思考問題都不用腦子的嗎?”

李景隆怒哼一聲,斥道:“這皇差不辦也罷,整肅軍紀,還要為夫大張旗鼓的巡邊、各省都司的通傳整風運動,這是要為夫把全國的兵將得罪一遍啊。

你說,哪個當兵的能老實咯,軍營那地界,養條狗急了都能飛天上去,那些地方的主將誰平素裡不都好喝個花酒、尤其是各省的都司,有家有院摟著嬌妻美妾還好。

那些四五品的副將、千戶光棍漢,下了值誰不去青樓嫖宿,為夫這拿著尚方寶劍下去,可是要把他們連著大頭、小頭一道砍了。”

媳婦臊的啐上一口:“什麼大頭小頭的,好不知羞。”

“老子說的是軍紀,你他孃的關注點都在哪呢!”

李景隆好懸吐出一口血來,氣的連連揮手:“算了,你該乾啥乾啥去,彆在我麵前招眼。”

趕走了自家媳婦,李景隆翻身坐起,在屋內來回踱步。

這個差事是他李景隆自己領下來的,想找皇帝撂挑子不乾肯定不行,皇帝的要求那是必須要寫進這次條陳中,木已成舟,現在要考慮的就是該怎麼讓這件事平穩著陸。

軍中破壞軍紀的人肯定不在少數,前期必然有一大批鐵頭娃要撞得頭破血流,那麼怎麼處罰就需要慎之又慎。

軍紀不是軍法,要是搞一刀切,皇帝也不願意。

那還不天下大亂了。

李景隆算是看出了朱允炆的‘險惡用心’。

違反軍紀的,酌情給予處罰,要麼就是打軍棍,要麼就是革出軍隊之中,而諸如軍隊的中層,那些多少年培養出來的中層將官,更是要慎重。

左右無非軍籍簿上記過,或者降級使用。

那麼,同樣因為紀律作風問題的馬大軍,就不能殺了。

二品的上護軍都斬,那往下誰還能因為違反軍紀而苟活?

這個口,得他李景隆來開。

皇帝壓根就不想殺馬大軍!

這都是皇帝的套路啊。

李景隆氣的原地跺腳,自己這是一頭撞進了皇帝挖的坑裡麵,真是白白吃了那麼多年糧食。

論輩分,他李景隆還是朱允炆的叔父輩呢,被耍的愣是一點脾氣冇有。

本來自己一心看不起西南係那麼一群泥腿子出身的寒酸東西,現在倒好,自己還得想法子去救。

又躊躇了一刻鐘,李景隆一跺腳,奪門而出。

朱棣不是一直惦記保馬大軍的命嗎,這種事得找他這個總參謀長一起辦,這口黑鍋,倆人一起背!

如此看來,李景隆倒也不算是個傻子。

而在總參待著的朱棣一碰上李景隆還著實愣了半晌。

“你來就來,咋還把你家門帶過來了,我這總參謀府還不缺一扇門的錢。”

“燕王,我可不是來找你開玩笑的。”

一屁股坐到朱棣對麵,李景隆自顧自的給自己倒上杯白水一飲而儘,開門見山的說道。

“你不是想救馬大軍的命嗎,我這眼下就有個辦法。”

“屁,孤都束手無策,你能有什麼辦法。”

朱棣當然是不信的,毫不客氣的懟了回去,結果舉起來的茶碗臨到嘴邊停了下來。

“說來聽聽。”

“陛下要整肅軍紀。”

李景隆一條胳膊壓在桌子上,小聲嘀咕道:“是這麼一回事......”

巴拉巴拉一大通,朱棣纔算是聽明白,雙眼不由自主的亮了起來。

出台相應的軍紀條陳,自然要有相對的處罰,馬大軍的事往大了說是僭越,往小了說,就是冇有規矩。

皇帝果然是如當初自己預想的那般,壓根就冇想殺馬大軍,所有的姿態都是做樣子罷了。

既然是冇有規矩,這新的軍紀條陳一出,該怎麼處罰怎麼處罰唄。

人馬大軍犯的事,就那麼些。

強搶民女,還是暹羅的。

夜宿王宮,不是大明的。

下令屠城,那是戰爭。

封存餉銀,一兩冇花。

真正要命的,無非就是私自離開中軍查驗軍備,恐嚇交趾佈政使簡定,醉酒鬨事,意欲姦淫簡定的小妾。

這些事用軍紀條陳的方式出台,不就是陛下口中的“不得乾預地方政事、不得招搖過市、不得醉酒胡鬨”嗎?

罪不該死啊!

朱棣一拍大腿,自家這個大侄子的所有想法他現在全都搞懂了。

皇帝早就想整肅軍紀,隻是一直冇有合適的由頭罷了。

這次懸著馬大軍不處理,就是朱允炆算計到了五軍府會落井下石,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由李景隆這個玩意當出頭鳥,整肅軍紀。

而一旦整肅軍紀,勢必要得罪一大批軍中將校士卒,李景隆生性膽小,不敢一個人做,恰恰他朱棣一心想救馬大軍的命,這件壞事,就得倆人出麵替皇帝背了這口黑鍋。

到時候,軍紀整肅好了,倆人在軍中的名聲也臭了,想要繼續安享富貴,那就得老老實實聽皇帝的話,夾著尾巴做人。

現在他們兩人就是被‘自己’給逼得無路可走。

嚴查軍紀的奏本是李景隆寫的,上躥下跳要救馬大軍也是他朱棣自己乾的。

要是這個時候反悔,那不就裡外不當人了?

“乾了!”

朱棣現在也顧不上感歎自家大侄子的腹黑陰險,救人要緊。

“按照陛下的意思,咱們早日把這軍紀條款擬出來,等下個月大朝會的時候,咱倆一道署名奏呈,然後我以總參的名義向邊軍發通知,你以五軍府的名義向各省都司發通知。

這件事,馬上推行,隻等皇帝一批,就拿這條陳奏請皇帝,處理馬大軍。

該打就打,該罰就罰。”

如何定性處罰的權利朱允炆可是‘故意’交給的李景隆,為的就是借李景隆的手轉移到朱棣的手上。

救馬大軍的雖然是朱棣,但終究還是李景隆。

這可是朱允炆為馬大軍親手挑選的救命恩人。

泥腿子跟五軍府的勳臣有隔閡,這個隔閡該怎麼消融,朱允炆找到了一個最佳的解決辦法。

“事不宜遲,告辭。”

事情談妥,李景隆也不久待,起身就走,耳邊響起朱棣的呼喊。

“把門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