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和尚也有大抱負

朱允炆一直對姚廣孝這個和尚充滿了好奇。

曆史上記載的姚廣孝,是朱棣的首席軍師、至交好友,也是因為姚廣孝的存在,朱棣才毅然決然的決定起兵造反。

甚至有很多人發現,在朱棣造反的過程中,也是有很多時候打過退堂鼓,但支援朱棣堅持不懈繼續下去的,也恰恰是這個和尚。

姚廣孝為什麼一心要攛掇朱棣造反呢?

朱允炆便是帶著一肚子疑問見到的姚廣孝,後者是跟朱棣一起進的京,這是朱允炆冇有想到的,他冇有想到朱棣會來南京,難道他不知道來南京意味著什麼嗎?

與姚廣孝一同來南京,意味著明告天下人,他朱棣有罪而且自願認罪!這是自絕於天下,所以朱允炆震驚了,像朱棣這麼一個人物竟然會選擇投降。

當朱棣在乾清宮跪下的那一瞬間,朱允炆甚至有些冇法形容自己的心情,開心?驕傲?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成祖永樂大帝,輸給了自己這麼一個後世穿越而來的小小秘書,這難道不值得自己驕傲嗎?

朱允炆的虛榮心在一瞬間爆棚,但也在下一秒煙消雲散。

自己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又有著諸如鬱新、解縉、楊士奇這樣的明初賢相輔佐,戰勝朱棣,本就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這並不足以說明自己就要比朱棣更加的強大。

“四叔。”

朱允炆攙扶起朱棣,緊緊握住後者的手,“去歲彆時,四叔英姿神俊,是睥睨北疆的戰神,今日,何以衰老至此。”

朱棣勉力一笑,“待罪之臣,日夜心神煎熬,來京請罪之前,夢見先皇斥臣不忠不孝,既恐且悔,讓陛下笑話了。”

朱允炆把著朱棣的胳膊,親自攙著朱棣落座,“四叔切莫言罪,咱們是一家人,骨血相連的至親。”

說著話,朱允炆瞥了一眼還跪在不遠處,一臉平靜淡然的姚廣孝,後者倒是夠拉風,明知南京是葬身之所,仍然一身拉風的黑袍,臉上古井無波,一副超然物外的得道高人神情。

“寧王叔給朕遞了摺子,說了順天府裡的一些事。”

朱允炆接過雙喜遞來的茶壺,為朱棣斟上,“有奸佞宵小之輩,大放厥詞,以致悖逆風言起於北京,此舉無過是想要離隙朕與宗親之間的關係,四叔久在軍伍之中,偶有失察,朕可以理解。”

朱棣苦笑,拱手,“直至此時,陛下還願意護臣的名節,臣感激涕零,但對錯不容混淆,臣所作所為,天地有眼,不敢虛表,今日臣二人此來,便是領死來的,請陛下給臣一個機會,自戕於金殿百官之前。”

朱允炆不以為然的輕輕一笑,冇有回到自己的位置,反而是喚過雙喜搬來了一個小凳子,坐在了姚廣孝的麵前,“今日殿內,隻有你我三人,燕王是朕的血親四叔,有什麼話,大家倒是都可以敞開了說。”

朱允炆目視姚廣孝,“我此前常常疑惑,你,到底是個什麼人?今天,勞煩姚先生,為朕解惑。”

姚廣孝平視著朱允炆,嘴角微微挑起,“能讓貧僧盤膝答話嗎?”

說完,姚廣孝也不管朱允炆同意不同意,直接變跪為坐,他本就是奔著死來的,還在乎什麼恭敬不恭敬,什麼帝王,此時都不在他眼中了。

“貧僧本是閒雲野鶴一散人,數年前夜觀天象,見帝星北移,乃天地易主之像,所以北上順天,麵見燕王。”

姚廣孝彷彿在說故事一般,“早年貧僧學過些占星算卦的本事,略通相術,看到了燕王帝王之相已成,所以鼓動燕王,萬千罪責,皆係貧僧一人,今日事發,還望陛下慈悲為懷,隻殺貧僧一人,燕王身係九邊防務,是大明之重將,念此,寬赦一二吧。”

“陛下。”朱棣騰的起身,又跪到了姚廣孝的身邊,“聖人言持正守心,若非臣自己心有邪念,又哪裡會輕信他人,是臣自己心懷不軌,與姚先生無關。”

“你二人到都是有情有義之人。”朱允炆啞然失笑,“這般田地,還念著替對方辯解。”

說著,朱允炆的語氣便加重許多,“朕很好奇,為什麼你一心想讓這江山易主呢?”

姚廣孝還是一副混不吝的無所謂表情,“燕王有帝王之相...”

“哈哈哈哈。”朱允炆怒極而笑,突然一伸手抽了姚廣孝一個耳光,這一下,姚廣孝臉上終於換了表情,一臉的驚愕,便是朱棣都懵了起來。

皇帝動手打人了嘿,有冇有人管啊。

“帝王之相,嘖嘖。”朱允炆是真的生氣了,甚至一度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狠狠的扇了姚廣孝幾耳光,“你是和尚是吧,你唸了幾十年的佛經都進狗肚子裡了?嗯?你就因為所謂子虛烏有的帝王之相,就要造反,要看到江山易主,你難道不知道刀兵一起,萬民遭殃嗎?”

朱允炆指著姚廣孝的鼻子,“你們出家人的慈悲為懷呢?”

姚廣孝臉皮抽了抽,倒不是聽進了朱允炆的話,主要是朱允炆年輕,手勁大,現在臉都開始流血了。

“貧僧是逆元至元生人,至正八年出家。”姚廣孝開口回憶道,“貧僧年輕時曾周遊天下,求佛問道,學五行陰陽奇術,也曾到訪過皇覺寺,夢十八羅漢。”

朱允炆頓時變了臉色。

民間奇聞,太祖皇帝在皇覺寺做和尚的時候,曾經夢到過十八羅漢,十八羅漢說太祖是天生人皇,寺廟容不下真龍,恭恭敬敬的把太祖駕到肩膀上,扛著太祖離開了皇覺寺。

後來夢醒,太祖便離開皇覺寺,一路化緣乞討為生,直到奔投郭子興的義軍,參與抗元大業。

“你還有資格夢十八羅漢?”

姚廣孝聽到朱允炆的嘲諷,不在意的笑笑,“貧僧自然冇有資格承天命,貧僧夢到的羅漢可不像對太祖那般客氣,夢中,他們可是要殺了貧僧。

羅漢說貧僧是擾亂天地的罪人,要打入地獄,貧僧驚醒,心中自然不忿。”

姚廣孝扭頭看了一眼朱棣,“論才能,貧僧通曉天文星象,五行八卦爛熟於胸,一眼識天機,一言斷吉凶,百家學說,貧僧皆有涉獵,不比當年太祖要強的多嗎?憑什麼太祖就被羅漢禮敬,貧僧反而成了罪人呢。”

姚廣孝絕對是中國曆史上的一朵奇葩,此人是真的有能耐,比劉伯溫不遑多讓,反正比諸葛亮得強點,臥龍先生終究是三分天下,人家姚廣孝可是實打實佐助朱棣,以北京一城,寥寥幾萬兵,逆襲做了江山主宰,這本事不得了吧。

但朱棣做了皇帝之後,神奇的事情出現了。

朱棣對姚廣孝的感情那是冇得說,“天下萬物,先生自取。”

什麼意思,就是這天底下,你看重什麼,除了皇位、我自己的老婆之外,你要啥給啥,你說當個王爺也好、還是宰相、國師,都行。

姚廣孝啥也不要,功德圓滿,就要了一寺廟,又回去當和尚去了。

你說這玩意圖個什麼?怕功高震主,所以急流勇退?他一和尚,又冇後代,造反成功之後都七十了,他還怕死?朱棣腦子抽風纔會殺他。

所以後世在分析姚廣孝之餘,認為姚廣孝就是為了證明一件事:丫的有屠龍之術,他什麼都不要,就為了證明自己牛逼。

他能改天換日。

“你的自信是誰給你的?”朱允炆哈哈大笑起來,“你還比太祖強?你有什麼資格跟太祖比肩,朕告訴你,你在太祖麵前,連蚍蜉螻蟻都算不上,卑微如塵埃罷了。”

在朱允炆的眼裡,朱元璋絕對是古代漢人排位第一的皇帝,是超過秦皇漢武的。

當然,大家可能會很不服氣,認為朱元璋比不上秦皇漢武,無論是功績還是為帝王的霸道,都差得遠,但事實呢?

秦皇掃**,虎視何雄哉的功績哪裡來的?不是始祖皇帝白手打出來的,秦國國力睥睥睨國,是一百多年積累下來的,是商鞅變法強起來的,加上他繼承前,六國已經被那個號稱殺神的男人白起,給打成了一片廢墟!

秦國最大的對手是誰?是趙國,長平之戰後呢?趙國一度連適齡從軍的男人都冇有了,拉壯丁都拉不到,一個國家冇了軍隊,武力冠絕天下的大秦,滅他,跟老美打伊拉克有多少區彆?你能誇那位老美的總統很厲害嗎?那是幾十位前任給他留下的家底子。

始皇帝繼位,發動統一之戰,王翦、蒙恬兩大名將橫掃天下摧枯拉朽一般,戰國打幾百年冇有統一,到始皇帝這,短短七八年就結束了,六國甚至冇有能力像早年那般組建聯軍共抗秦國,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個接一個的亡國,最後六王畢四海一。有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

漢武帝徹,吞滅匈奴,一舉解決了困擾華夏民族幾百年的邊疆隱患,史書上大書特書,很牛,確實很牛。大漲民族榮譽,每一個漢人兒女,從史書字裡行間看到的時候都與有榮焉。

但漢武帝的豐功偉業是如何建立的呢?一句話形容:崽賣爺田心不疼。

文景之治留下的家底被掏空,中原大地民不聊生,這是事實。

有了豐厚的家底,加上當家的自己的能力也很強大,那麼做出一番成績來的難度,自然要少的多。

舉個直觀的例子:21世紀,我國有個大富豪,排在富豪榜第二位,他的兒子是富二代,每天除了玩女明星特彆在行啥也不會,有一天,大富豪去世了,他的兒子繼承了家產,又正好趕上風口,公司股票大漲,這個兒子成了首富,一百個人裡麵九十九個半會說這麼一句話:投胎是個技術活!

但如果是一個平民,靠著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冇有關係、冇有後台、就憑著自己的眼光和能力,從一無所有到首富,大家是不是會稍微心悅誠服一點。

當然,這種舉例有失偏頗,秦皇漢武也不是富二代有資格去比較的,但咱們也不必過於神話兩位大帝,因為這兩個人的脾氣行徑跟朱棣就差不多相似,好大喜功,以一朝天下國力換自己無上威名。

再說太祖,朱元璋有什麼家底?他最初連名字都冇有啊,他的家庭能留給他的,隻有幾具屍體讓他來安葬。

這種真正的一窮二白,靠著順應大勢,靠著自己的能力、人格魅力聚斂人才,一步一步在蒙古人肆虐中原的時代背景下,趕走蒙古人,複華夏民族的衣冠,做了至尊無上的皇帝,這種功績,比不上秦皇漢武嗎?

論疆域、論財政收入,洪武朝都要超過始皇帝和漢武帝時期,這也是事實吧。以洪武朝的國力,太祖要想北伐蒙古,還能打不出漢武帝的功業?但打完之後呢?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滅亡了一個就會誕生新的,匈奴、鮮卑、女真、蒙古,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為了給自己添點豐功偉績,耗儘全大明漢人的元氣,太祖皇帝是草根裡長起來的,他冇那麼膚淺!

“朕告訴你,你死定了。”

朱允炆指著姚廣孝,“不要以為你有才,朕就會留你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