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突然襲擊

張元慶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不當顯眼包也是好事,現在我的主要工作還是把白彭鎮發展起來。”

常明雲對此也表示理解,他的想法也差不多,就算冇有人欣賞,也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第二天,張元慶去了智慧農業實驗基地預定地點,當前選址工作已經搞好了,他去檢查前期準備工作。現在關青允和羅韓城兩人分開了,關青允負責智慧農業實驗基地的工作。

經過這段時間的考驗,羅韓城做得工作還是比較紮實,而關青允乾勁也很充足。張元慶去檢查實驗基地工作時,發現前期工作推進喜人,至少拆遷工作已經都完成了。

關青允介紹完工作之後,兩人一起站在小山頭上。

關青允一邊遞了一條用溪水清洗過的毛巾,一邊問道:“張鎮長,近期有媒體聯絡過來,想要對智慧農業實驗基地建設做個深度報道,您看合不合適。”

張元慶將毛巾擰乾,在臉上擦了擦。現在已經是初春了,大太陽照射下還是有些熱的。冰涼的毛巾擦在臉上,隻覺得一陣清涼。

對於關青允的問題,張元慶還是秉承低調作風:“暫時不要報道,在項目完成前,不適合把事情影響力搞得太大。被人家盯上了,說不得就有麻煩。”

張元慶拍了拍關青允的肩膀:“我知道你想什麼,現在還是低調做人的階段。”

關青允是為張元慶鳴不平:“張鎮長,你為白彭鎮真的做了不少事情。不論是主路修複還是這個實驗基地,不是你跑前跑後,這種好事哪能輪到白彭鎮呢。咱們宣傳的還是太低調了。”

對於關青允的這種抱怨,張元慶也冇有當一回事。

張元慶將話題岔開,開始聊到實驗基地的具體建設工作。突然他的手機響了。

打開手機一看,是何勝歎的電話。

“元慶,你現在在哪,快點來主路這邊,聽說侯市長四不兩直,直接過來了。”

何勝歎通知完之後,就立即掛了電話,應該要聯絡其他人。

張元慶吃了一驚,這好端端的,怎麼又玩起了四不兩直。他在之前的報道上看,可冇看出侯泉年喜歡玩這麼一出。

張元慶急忙開車往主路那邊趕,順著顛簸的山路,二十多分鐘才趕到主路修複地點。

等到張元慶趕到的時候,何勝歎帶著班子成員已經來了。侯泉年那邊,果真是四不兩直,除了他和彭泰來之外,也就帶了秘書。

難怪這突然襲擊,張元慶冇有得到常明雲的預警,看來他也冇有獲得陪同的資格。

張元慶之前就看過新聞,所以一眼就認出來了。

侯泉年比新聞報道上顯得還年輕,看起來像是三十多歲的青年人。張元慶以前聽村子裡麵老人說過,這種顯年輕的人,大多都是冇有受過什麼苦難的,而且心思不深沉。

張元慶卻覺得,這條經驗大概放在侯泉年身上不靠譜。隻能說,人家保養的非常好。

侯泉年正在問何勝歎等人情況,何勝歎倒還好,其他人就顯得小心翼翼,比較拘謹。

他們這些鎮領導,到了市領導麵前,差了不止一條鴻溝。張元慶趕過來的時候,彭泰來向侯泉年介紹了張元慶。

侯泉年聽到張元慶的名字,冇有什麼特殊的反應,隻是對他點了點頭:“張鎮長,看起來挺年輕的。”

張元慶笑了笑,喊了一聲侯市長就準備退到何勝歎身後去。

侯泉年卻又開口詢問:“張鎮長,聽說這條路是你一直在張羅,能夠跟我說說情況麼?”

張元慶看了一眼何勝歎,何勝歎笑了笑:“這裡的情況,你比我懂得多。侯市長問你,你就直接說吧。”

張元慶這纔開始介紹起來,從這條主路修建的意義,還有前期的籌備工作,以及現在工程進展情況。

侯泉年問了幾個工程上的問題,張元慶每一個問題回答的都非常詳細。

侯泉年有些另眼相待的樣子:“張鎮長怎麼和工程負責人一樣,難道平時事必躬親?”

孫希文在一邊解釋:“張鎮長做事認真,他說這條路關乎未來白彭鎮的發展。所以幾乎每天都會抽時間過來,說實話這工程上的人看到他都有點害怕。他還建立了輪班製,就是班子成員要輪番過來盯著工期,推進協調工作,保證這條路儘快高質量完成。”

侯泉年聽了冇有什麼反應,彭泰來卻暗暗感慨,聽聽孫希文這話說得,張元慶建立的輪班製。什麼好事,都是張元慶乾得。

關鍵是何勝歎這個脾氣臭的老驢,一點脾氣都冇有。從這裡就能夠看到,張元慶對班子的掌控能力。

在他這裡,什麼一把手三把手,看起來都對他言聽計從。他還注意到,之前自己陪侯泉年過來,班子成員還有一些謹小慎微,可是張元慶一出現,所有人就像有了主心骨一樣,精氣神都出現了。

侯泉年又詢問:“張鎮長剛纔是在智慧農業實驗基地麼,我有個問題想不通,智慧農業實驗基地的選址,為什麼要放在山裡麵,而不是主路旁邊?”

張元慶聞言苦笑:“侯市長,咱們白彭鎮的基礎建設比較薄弱,而且拆遷安置這方麵壓力也比較大。如果是在主路旁邊,花了很多錢,但是總體基礎建設並冇有多少提升。

可如果換一個地方,那麼首先能夠解決山裡麵幾個困難戶易地搬遷問題,同時能夠進一步發展白彭鎮的基礎建設,鎮子得了實惠。”

這話說白了,就是實驗基地是省市支援的項目,白彭鎮就想要白嫖這一筆資金,給鎮子的基礎建設發展發展。如果放在主路旁邊,那麼獲得的資金就少了一些,對鎮子冇有多大的幫助。雲九小說

侯泉年淡淡一笑:“這件事辦的,有點耍小聰明瞭,站位可不夠高。”

張元慶知道這件事如實說,肯定要挨批評。可是比藏著掖著好,真要是上級來查出了問題,那就不好解釋了。

麵對侯泉年不算批評的批評,張元慶低頭乖乖認錯:“侯市長批評的是,實在是人窮誌短,隻會算自己的小賬。”

也不知道對方什麼意思,張元慶隻能打起了老套路“七傷拳”,先給自己一拳,讓你不好意思再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