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

數日後,徐世績帶兵長驅直入,橫掃了了曆陽郡,江淮軍得知杜伏威總管被擒,大將陸續被抓,或是戰死沙場,大勢所趨之下,抵抗甚少,許多城池守將紛紛開城投降。

守城都尉、縣令、鄉紳出城迎接大華的朝廷軍隊。

就在這數日間,長江北岸的地盤,已經全部劃入大華版圖,江北兵事結束,剩下的,就是推進朝廷政令,清剿一些殘餘盜匪,穩定地方安寧。

“朝廷新規貼出來了,輕徭薄賦,免除今年賦稅,老百姓的口糧都可以變得充足了。”

“是啊,這新朝廷比前朝好多了,比杜總管在這裡管轄也要好,士兵不犯民眾,不用擔心咱們的家產被奪,被搶了。”一些鄉紳在街道上,邊走邊聊,臉色露出欣喜之色。

大亂之世,他們這些家產不俗的鄉紳,就成為待宰羔羊一樣,很容易被奪了家產,或是被剝削出一些。

各路義軍經過,都要讓地方鄉紳出糧出錢,否則,就要明搶,打家劫舍,掠奪一番。

如今朝廷有命令法規,保護百姓和鄉紳的財務,並不破壞當地的目前個人家產,穩定了民心。

至於土改和新稅,要等朝廷委任的刺史、縣丞到了,一步步推薦,實現地方與中央同軌。

羅昭雲換了尋常衣衫,在侍衛和青霜的保護下,走在江都的街道,看著城內繁華復甦的景象,還是有些滿意。

江南水鄉之地,人傑地靈,街道和建築都有地方特色,河堤石橋,水上烏篷船,河邊許多婦人在洗滌衣服。

亂世的苦難,似乎已經在消退,江都城幾次易主,但是城內並冇有遭到大破壞,很容易復甦過來。

羅昭雲心中清楚,南方適合耕作水稻和蔬菜,一年兩三熟,是產糧基地,而且江淮又是產鹽之地,對海外貿易的港口,需要高度重視。

在江都郡屯兵,把忠心的將領放在這看管,比如李靖、徐世績、秦瓊等人,比較適合,不乾涉地方政治,還能保護沿海的安寧,使得江南穩定發展。

巡視一番後,回到江都行宮,派人提來了杜伏威,要跟這位江淮梟雄談一談,如何收複下來。

畢竟渡江作戰,是有難度的,加上長江南岸現在幾股勢力集合,要強攻的話,需要付出一定代價。

如果派出杜伏威去遊說,兵不血刃,解決南江問題,那就更好了。

杜伏威被提上來時,冇有了前幾日的狼狽和血跡,身上的甲冑全部換下,穿著一襲青衫,身體挺拔,倒是有一些梟雄氣概。

不過手腕和腳腕都有鐵鏈,給整體形象帶來一些折扣。

這樣做倒不是不優待俘虜,實在是杜伏威的武藝高強,如果不上了鐵鏈,恐怕這頭雄獅發威起來,不好對付。

羅昭雲坐在高椅上,看著階下囚的杜伏威,心態如常,冇有扼腕惜才,也冇有冷嘲熱諷,如今在他這個高度,天下一統,勢不可擋,對武將人才的渴望,已經不如當初那麼強烈了。

“草民杜伏威,見過大華陛下!”

杜伏威還是識時務的,冇有死抗到底,他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曆陽的家眷和族人考慮,所以,冇有在這裡裝英雄好漢,非要以死明誌的念頭。

“杜伏威,你禍亂江淮,對抗朝廷,可知罪?”

杜伏威淡然道:“天下亂局未定,諸侯割據,各為其主,江淮並非大華朝廷所用,我率江淮人士揭竿而起,也是為了守護家鄉安寧,不想任人魚肉,何罪之有?”

羅昭雲道:“可萬千大華將士,卻是因你江淮軍,戰死沙場,數萬水師,以及先鋒精銳,死在了江淮土地上。”

杜伏威沉默了片刻,這倒是事實,大華軍隊死了不少,江淮士卒也陣亡了六七萬,都有損傷。

“草民願意將功